»主站点 你尚未 »登陆 »注册 »帮助 »English Version »中文GB-BIG5转换



 
»加入收藏夹 »订阅主题 »上一篇主题 »下一篇主题
   
Necroz Studio » 文献图书馆 » 太極追蹤 作者:晨光曦微  
thread topic: 太極追蹤 作者:晨光曦微 <<   1   2  >>  Pages: ( 1/2 total )
  
 
Pucs
Lord of Meshal
rank: The High
essentials: 7  
posts: 2573
gem: 25
sp: 502
oge: 1
Necroz Member Game Master Architect Honor
onlined:519 hours
join date:2006-03-30
last login:2020-07-22
»资料 »短信息 »推荐 »引用 »编辑 »QQ

太極追蹤 作者:晨光曦微

第一章 伏羲八卦
──天地初開 三分定陰陽

  古今易學名家都說太極、八卦是伏羲的作品,但又無人能做出肯定。至今還仍有許多人宣稱:伏羲造八卦只是一個傳說。但是為什麼就這樣輕易地做這樣的結論呢?八卦究竟是怎麼來的?主要的幾種說法是:

  一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此句是周易作者想象伏羲造八卦的原理和過程:先有易,再有太極。太極本是一體,一切為二成兩儀,次切為四有四象,再切為八得八卦。但為什麼不乾脆的說: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裏有一個很明顯的疑點 ── 易‧系辭中的這句話在流傳的過程中有所錯失。試問:八卦、太極和易,究竟孰先孰後?

  在宋朝之前的三~四千年中,人們不知道太極為何物,所以沒有人質疑這句話。但是當隱於民間的太極圖現世後,開始有了不同的議論。明朝就有人提出:“又豈兩儀生而太極遁,四象生而兩儀亡,八卦生而四象隱?”

  二 河圖八卦,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 八卦。謂之《河圖》此乃說八卦是上天以神蹟昭示於伏羲而畫。神蹟未必是真,卻可由此句推測:八卦在太極和易之先。

  三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一段話被稱為易學中的一個絕論,沒有人能証明它的正確,也沒有人能否定它所敘述的事實。但我認為內中闡明了三個很重要的論點:

  1 八卦是“作”出來的,而非畫出來的;
  2 伏羲作八卦的目的是為了“王天下”;
  3 製作八卦的樣板並非“河圖”,而是天地萬物


第一節 天地八方

§ 1 ─ 1 八方模型

  人類進化走向文明的第一步是學會使用和製造工具,內中也包括了卜具,八卦就是一種卜具。原始工具的材料無非石頭、木棍、獸骨之類。其形狀必然很簡單,尖的、扁的、方的、圓的……如欲模擬重建伏羲八卦,也必須從最簡單的形狀入手。

  古人認為宇宙原是渾沌,經盤古一劈分為天地。為了生存,上乞天庭、下申地府,形成兩種儀式。所以,兩儀的本意應該是乞儀和申儀,乾、坤二字也可能是由乞、申而得。

  後來人們開始了解日出日落的規律,通過四種不同的景象:1太陽從東方昇起 ─ 上午;2太陽向西方落下 ─ 下午;3由昏暗至黑夜 ─ 上半夜;4由黑夜至黎明 ─ 下半夜。有了最原始模糊的時間概念。我們常稱喚時間為時光,也因為最原始的時間概念來自於光明的降臨或離去。由於這種模糊的時間建立於四種景象,所以被稱為四象。

   再進一步,人類有了較確實的方向感:除日出日落之外,還注意到太陽上昇和降下的分界方位,而北極星則永在相反的方向。於是便有了宇宙乃由四面八方組合的 概念。今人解說四面八方一般皆是:東、南、西、北面及東方、東南方、南方、西南方、西方…… 這是一種重覆且含混不清的解說,譬如,南偏東 40 度究竟在東面還是南面?東方、東南方還是南方?四面八方嚴謹正確的註解應該是:

  四面,是二維的平面 ── 東南面、西南面、東北面、西北面;
  八方,是三維的空間 ── 天(的)東南方、天西南方、天東北方、天西北方;地(的)東南方、地西南方、地東北方、地西北方。

  如此,四面八方各司一職,既包羅萬有,又互不干涉。下圖便是天地八方的圖解和對應的模型結構:



  從一個整體到八方分野的演繹步驟簡明清晰,很容易理解,唯需補充說明的是對四象的解讀。易學界基本上都認為四象既為四時,但也都認為四時指的是春、夏、 秋、冬四季。可能是因為在我們的計時系統中,唯一可與四字掛上關係的僅有四季,卻忽略了在時光尺度中,人類對於季節的認知是稍遲一步的。


§ 1 ─ 2 八方命名

  八方模型符和簡單易造的原則,但還不能用來占卜,因其八塊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骰子太個簡單。八卦是一種卜具,卜具中的每個元件都應有其獨特的個性和名稱。所以先要為八方正名。

   陰陽學說為伏羲所創,第一個具體的運用就是給八象命名吧!可以肯定“乾、坤;離、坎;巽、震;艮、兌”八個字是後來加上去的,因為當時還沒有那麼多的文 字。至于用序數“1~8”來表示八卦也是後人所加的,因為當時的數點只有量的意思而無序的含義。在未有文字的遠古時代,為八件一樣的物品起八個不同的、又 必須相互關連的名稱孰不容易。但也正因為未有文字,使得伏羲創造出一套用獨特的陰陽符號命名法 ─ 八卦的卦符。

   遠古東方哲學認為,世間萬物皆有陰、陽的搭配,而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陰、陽事物則非天、地莫屬。天上有太陽帶來光明和溫暖,故屬陽;地上萬物的成長均 有賴於太陽,故屬陰。古人眼中天似穹廬,是圓且連綿不絕的,於是用一圓弧 ︵ 來代表天和陽;地是斷斷續續的山川之組合,於是用兩座斷開的山峰 ˄˄ 來代表地和陰,這也是連山易中,連、山二字的含義。後來為簡化刻寫,用長橫 ─ 來替代 ︵ 陽記,以兩短橫 - - 來替代 ˄˄ 陰記,既是當今卦符中的連和斷。

  陰陽概念也引伸到其它各方:東為日出方,帶來光明為陽;反之西為日落方,為陰。南方溫暖充滿生機為陽;北方相對乾寒,為陰。簡括地說就是:天陽 ─ 地陰;東陽 ─ 西陰;南陽 ─ 北陰。

  當以陰陽符號組合成三劃的卦符時,為防止混亂,定了個規則:第一劃為最根本的天、地;其下第二劃為東、西;最底的第三劃為南、北。這才是卦符三劃的真正含義,周易中三劃代表天地人之說是牽強附會的。



  圖 101 ─ 2 上圖中的數字是卦序,也完全附合按所謂奇偶法則訂立的天地數,既1、3、5、7奇數在上為天數;2、4、6、8偶數在下為地數。然而在進一步完善八卦的過程中,會發覺對有些最初的構思是必須加以修正或者要被放棄。


  
 
Pucs
Lord of Meshal
rank: The High
essentials: 7  
posts: 2573
gem: 25
sp: 502
oge: 1
Necroz Member Game Master Architect Honor
onlined:519 hours
join date:2006-03-30
last login:2020-07-22
»资料 »短信息 »推荐 »引用 »编辑 »QQ



第二節 八卦真情

§ 2 ─ 1 問題及起因

  在《易‧系辭下》中有這樣一段話: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 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兩個問題是問得出奇,又答得離譜。事實上無論在先天 / 後天八卦中,都不存在陽卦多陰、陰卦多陽的情況,且也都不符合陽卦奇,陰卦耦的所謂奇偶法則:

陽卦   乾 (三陽) 兌、離、巽(二陽一陰)
卦序數  1    2 3 5 其中兌卦為偶數;

陰卦   坤 (三陰) 艮、坎、震(二陰一陽)
卦序數  8    7 6 4 其中艮卦為奇數。

   八方模型雖符合奇偶法則,但其中有兩方 ─ 艮、兌 ─ 違反了伏羲的陰陽原理:屬於天域的卦方是陽卦,理應陽多陰少,艮方在天卻是二陰一陽;屬於地域的卦方是陰卦,理應陰多陽少,兌方在地反是二陽一陰。如果按 照陰陽原理,把艮改為陰,兌轉為陽,卻又打亂了奇偶法則。這個矛盾就是節首問題的來由,是伏羲在製作八卦過程中遇到重大疑難時的自我反思。正確的解讀應該 是:為什麼會發生陽卦多陰,陰卦多陽的情況呢?(是否要修正?如是,就要捨棄奇偶法則)陽卦奇,陰卦耦的重要性有多大呢?



  伏羲並沒有輕易地下決定,而是做了廣泛深入的調查: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 2 ─ 2 八卦的修訂

   上述《易‧系辭下》中的這段文字,我是這樣理解的:“古人包羲氏為了達成稱王天下的目的:仰首觀察天象,俯身觀察地理,觀察鳥獸交合之百態和大地季節時 令之變化。〔這樣做〕一是為了進一步探求神明的旨意,二是為了瞭解萬物繁衍興旺的模式,於是開始近取自身為中心,遠取天地萬物為模式,創作了八卦。”

  伏羲欲稱王天下,造八卦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占卜其之天下的運勢,八卦應該能與他的天下相通,所以伏羲這次調查是非常廣泛的。究竟多廣泛?可以從他最終建立的王國來推斷:東至東海,西達崑崙,北含蒙古,南抵湘粵。皇曰:……乃集生民、後女媧、子,無分臣工大小列之。右上相共工,下相皇桓。飛龍朱襄氏、潛龍昊英氏居君左右。栗陸氏居北,赫胥氏居南,昆連氏居西,葛天氏居東,陰康民居下。九州之牧,各統其人群,居於外。 《古三墳/天皇伏羲氏皇策辭》

   調查的結果使他明白,想像中的天地與真實的天地有所不同。想像中的天地,天如大碗平扣在大地上;真實的天地卻逞現西北高、東南低的傾斜。眾已公認中華民 族起源於華山腳下,伏羲認知的天地也自然是以華山為中心。俗語云:華山自古一條路,那個時代恐怕一條路也沒有,被看作為通天之柱。可是西北的黃土高原竟比 華山的一半還高,昇到天上去了。艮方的大半都埋沒於黃土中,變得陰多陽少。東南江淮流域遍佈沼澤湖泊,每遇洪水汪洋一片,大地好似陷了下去,兑方便露了出 來變得陽多陰少。



  如此看來八方模型已經顯示了靈性,於是伏羲作出了重要的決定:捨棄奇偶法則,變艮為陰,改兌為陽。而陽卦多陰,陰卦多 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這兩個問題早在八卦最後拍板定案之前便已歸入歷史。這已反映了伏羲不拘己見,尊重事實的精神。然而至今還有一 批象數派研易人士落於奇偶法則的陷阱中,是否應學學伏羲,也該放棄了呢?

§ 2 ─ 3 八方屬性

  八方正了名,定了陰陽,只要再賦於各方象徵性的性質,八卦便大功告成。由於經過了全面的調查,伏羲只是簡單而直接地把各方天地的特徵,賦於所對應的卦方:

  天西北 ─ 艮屬山;
  地西北 ─ 艮下三陰之坤,屬地;
  地東南 ─ 兌是東南地勢的象形字,形如河流沼澤圍繞的湖泊,屬澤;
  天東南 ─ 三陽之乾,屬天;
  地西南 ─ 滇、黔、桂地區多地震故又名震,因多雷鳴電閃,屬雷
  天西南 ─ 伏羲是燧人之後,燧人是居於西南發明取火術的民族,伏羲携火離鄉背井,故又名離屬火
  地東北 ─ 華北地區,黃河為水,中下游沖積平原雖已定型,但仍尚欠土 故又名坎屬水
  天東北 ─ 華北平原上空,風神暢通無阻,故又名巽屬風。



  至此八卦告成,且與馬王堆帛書《易經》完全切合。但在天地定立圖可見,天地各在一面,地斜在西北,天傾於東南。地斜天傾似乎是八卦建成時,自動發出的警號:王權有可能旁落!詳見第四節 八卦考古


  
 
Pucs
Lord of Meshal
rank: The High
essentials: 7  
posts: 2573
gem: 25
sp: 502
oge: 1
Necroz Member Game Master Architect Honor
onlined:519 hours
join date:2006-03-30
last login:2020-07-22
»资料 »短信息 »推荐 »引用 »编辑 »QQ



第三節 平面排列


   八卦是伏羲占卜王運 / 國運的工具,怎樣用八個卦方來占卜,相信是一個不予外傳的秘密。這裏只能做個假設的猜想:卦方只在一面刻有卦符,類似玩麻將骨牌那樣,符朝下→搞亂→按四 面八方堆砌→根據問卜的內容揭看相關方位的一個或數個卦符→最後根據揭示的卦符做出預測。說不定八卦就是骨牌的祖宗。但問題是空間立體的八卦怎麼會變成平 面的呢?

§ 3 ─ 1 伏羲八卦的平面排列

  卜具不予外傳,但嫡傳知識是必須的。有關的資訊, 包括卜辭內容都需要作下記錄。在尚無文字的時代,這一切只能用刻圖來進行。又因未有繪製立體圖的技術,唯有把八卦舖展為平面圖案。當然,八卦原形的舖展是 有既定規則的,圖 103 ─ 1 給出了舖展的步驟和伏羲八卦的平面排列。步驟如下:




  1 把八卦按四面分為四組各自向外後退,讓出舖展的空間;
  2 乾、坤、離、坎四卦的方位不變,餘下四卦順時針方向轉移至空隙位置
  3 上方四卦落下使八卦位於同一平面,所得之十六邊八角形外圈的八個正方形,就是最早的伏羲八卦圖。

   遠古的八卦圖是八角形,而非現代流行的八邊形。圖右有兩件文物;上為青蓮崗八角圖案彩陶盆,下為大汶口八角紋陶豆。有研究者推測其上的八角星是屬於八卦 圖案,伏羲八卦的平面排列証實了這個推測。再仔細一點:陶器上八角星中央有個正方形,其邊長等於八角星邊長,也就是說此正方形相當於一個單體卦方。 

§ 3 ─ 2 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排列是在兩張古太極圖忽然現世後才有的。古人以圖中陰陽互消互長的形態,來推斷八卦的正確排列。其中一張明顯的曾被修改,使能更符合八卦卦符中的陰陽比對。先天八卦也與馬王堆帛書《易經》完全切合,其排列順序與伏羲八卦相同,但旋向相反。




  由於先天八卦衝擊了數千年的傳統周易文化,遂引發了太極圖和先天八卦的真偽之 爭。似乎是離東坎西的佈局最難令人信服,於是有道家把左向旋渦翻轉改為右旋,緩和了兩派的爭辯。又因先天派未能另創卦辭,而後天派也自覺文王八卦的排列不 盡合理,便又有了先天為本、後天為用的調和策略。馬王堆帛書的發掘,使先天八卦得到支持,道家的太極圖也因此一統為左旋。然而,易學家們似乎都忽略了一個 最重要的要點:按照太極的基理,乾、坤的方位是天、地,而不會是東南西北。( 詳見第二章 )

§ 3 ─ 3 文王八卦

   後天八卦的排列看起來毫無規則可言。但我深信為人之王者,其處事積慮皆以江山為本。文王一生的目標就是興周滅商,其重排八卦的原委肯定也是為了同一目 的。從這個思路出發,我把文王八卦套在中華地圖上,結果不出所料,文王的苦心一目瞭然。圖 103 ─ 3 中以華山為中心的兩條座標軸給出了正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也把地圖劃分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面。圖中有三個重點區域:




  1 周發祥地,包括彬縣、乾縣、歧山、鳳山和周原遺址,全在西北。周欲一統天下,必然自封為天為乾。
  2 與乾縣對應的武功縣,是母祖姜嫄的故鄉,母蔭福地自是為坤。
  3 朝歌,今之偃師,位於華山正東。敵對紂王的首都,當以天雷轟之、地震動之,故為震。這同樣也是文王為子取名雷震子的原因。

   三卦定下,問題便迎刃而解。黃河由北南下故坎卦在北;渭涇平原在西,地勢相對較低為澤。澤也是水,人立於西北面向華山,左黃河右渭涇,取意為左右逢源; 東北太行山為艮。由此南下朝歌近在咫尺之遙,進可攻可擾,退可守可遁,這在敵強我弱時期猶為重要,也是後來稱艮為生門的緣由。餘下離、巽兩卦,離為火與水 相射,當於南方;唯雖含選擇之意的巽,卻是無可選擇地被置於東南。

  用上法解釋文王八卦的分佈,絕對是合乎邏輯的,因此也必須看到文王 八卦之局限性。在本節的最後,我想強調一個觀點:平面八卦原本只是一種記錄,但由於八卦實體失傳,後人皆以為平面八卦圖就是伏羲原創的八卦。平面八卦及以 其為基礎的周易,在平面的古代和近代世界裏,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時代到了今天,下有深潛上有宇航,平面八卦和周易在四維時空中,還會有什麼先導的作 用嗎?


  
 
Pucs
Lord of Meshal
rank: The High
essentials: 7  
posts: 2573
gem: 25
sp: 502
oge: 1
Necroz Member Game Master Architect Honor
onlined:519 hours
join date:2006-03-30
last login:2020-07-22
»资料 »短信息 »推荐 »引用 »编辑 »QQ



第四節 八卦考古


  說是考古,實質是在立體八卦的基礎上,用邏輯推理去剖析某些歷史事件和神話故事的來龍去脈。希望藉此探知一些沒有文物証據支持的遠古歷史真象。

§ 4 ─ 1 中華之中的喬遷

  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起源於華山,這已被歷史學家普遍公認,那麼中華之中本在華山也是天經地義的。但是何時何因中華之中搬到了又稱為中原的華中地區呢?周公旦的傑作也!


  周定都鎬京未經深思 孰慮:鎬京位置略偏南於華山,乃屬坤的地域。周公旦發現後覺得其中暗隱的危機不可以輕視,然而都城又不可說搬就搬,而國家向東南方向發展也是必須的,怎麼 辦?姬旦設計了一個瞞天過海之局,做了件外人不能明白的舉措:特地去到河南省登封市宣告禹定九州中心柱的位置,強調天地之中心以此柱為準(此柱現仍立于登 封市的周公廟中)。從此中華之中由華山遷往登封的中原之中,可謂中華歷史上最重大的一次文化動遷了。這次動遷使周的西都鎬京和東都洛陽都重返周易八卦的西 北乾位,但也等同宣告了放棄原屬中華大聯邦的西方昆連氏、北方栗陸氏等地區的管轄權。此後的中國各朝代都僅視長城以南、甘肅以東為中華領土,直到元朝之後 才破除了這個觀念。

§ 4 ─ 2 河圖與遠古大中華聯邦

   許多研易學者都以為河圖是上天賜與伏羲的神蹟,伏羲據此繪出八卦,所以在由 1 ~ 10 十個數字上虛耗了大量的精力。我也不例外,雖然不認同伏羲依河圖繪出八卦,卻也曾在數字5上下了一番功夫,還在五年前提出五方十象中宮為尊的論點。然而今 天回首發覺並沒有什麼意義。並且可以肯定:河圖不是八卦的依據。

  《古 三墳/天皇伏羲氏皇策辭》皇曰:甲日寅辰,乃鳩衆於傳教台,告民示始甲寅。易二月,天王升傳教台,乃集生民、後女媧、子,無分臣工大小列之。右上相共工, 下相皇桓。飛龍朱襄氏、潛龍昊英氏居君左右。栗陸氏居北,赫胥氏居南,昆連氏居西,葛天氏居東,陰康民居下。九州之牧,各統其人群,居於外。曾被斷偽書,但是我認為上述這段文字是極珍貴的歷史文獻,它實質上是一部開國大典,包含了開國大典全套不可或缺的程序和內容:

  一 開國前頒佈曆法: 甲日寅辰,乃鳩衆於傳教台,告民示始甲寅;

  二 開國日期、地點: 易二月,傳教台

  三 大典形式和規格: 乃集生民、後女媧、子,無分臣工大小列之

  四 開國大典的程序:

   1宣佈內閣的任命 : 右上相共工,下相皇桓。飛龍朱襄氏、潛龍昊英氏居君左右;
   2宣佈行政區劃分 : 栗陸氏居北,赫胥氏居南,昆連氏居西,葛天氏居東,陰康民居下;
   3宣佈國防外交政策: 九州之牧,各統其人群,居於外。

  可以推斷伏羲建立的王國,東至東海,西達崑崙,北含蒙古,南抵湘粵,繪出這個版圖的根據是:赫胥氏居南、昆連氏居西,及以華山為王國中心。

   赫胥氏既華胥氏,華胥乃伏羲之母,苗族人,赫胥氏既伏羲的母系氏族。苗族是在南方分佈極廣的民族,考古已証明,西自黔桂,東至洞庭湖、鄱陽湖一帶,都曾 經是遠古苗人的集居地;昆連氏無疑是指居於崑崙山、祁連山一帶的民族。在地圖上以華山為中心,畫一個包容上述兩地區的正方形 ( 圖 1─ 4─ 2.1),這個正方形應可視為史上最古老國家的疆域圖,圖中南苗、北狄、西羌、東夷和中華的分佈,已是考古界的共識。再把河圖 ( 圖 1─ 4─ 2.2)覆於其上,河圖的真正含義盡顯其中。


  最初,我只是直接把 河圖覆於其上,只能簡單地把黑點理解為人、白點理解為神。後來想到中國古地圖的繪制都是南上北下,如果河圖與地圖有關應該調轉過來如 ( 圖 1─ 4─ 2.3)。一個小小的改變卻是大有啓發:白點不僅可理解為神,更應該理解為組成聯盟之部 (氏 )族及信仰的多少。南方和西方尤其西南方,由於地理複雜,往往隔山隔水就是不同的部族,有著不同的信仰,拜不同的神。今天我國大部分少數民族依然集中在西 南。此圖顯示大部分年輕力壯者,皆隨伏羲北上,留下老弱人丁單薄信仰多多;西方同樣人少神多;北方大草原一望無際,信仰也簡單統一;唯東方雖種族不多,確 因農耕時代的來臨,人口增長迅速。所以河圖就是伏羲在製作八卦遇到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的難題,對天地概貌做廣泛調查的同時,對天下大勢所做的分析判斷和記錄。這也顯示了伏羲之所以成為王天下者必不可少的謀略和智慧。

  按照河圖的格局,全圖顯然可分為五塊,參照《古三墳/天皇伏羲氏皇策辭》栗陸氏居北、赫胥氏居南、昆連氏居西、葛天氏居東,陰康民居下。( 圖 1─ 4─ 2.4)可知昆連氏以西羌為首,栗陸氏可能就是蒙古,而葛天氏記東夷,也就是漢族的祖先。對伏羲的中土來說,南方母族友誼堅固,西方多族聯盟欠穩不足為 懼,北方尚未成氣候,唯東方是個威脅。在調查和外交的旅程中,伏羲利用自稱為神蹟的河圖,先向西北方部族展開遊說。然後以同三方達成同盟的實力,使葛天氏 臣服。為了安穩東方,特封葛天氏之首領共工為右上相。一個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誕生了。時間約在六千年前。

  按現代說法,這不是一個極權的國家,而類似於鬆散的聯邦體制。不把她稱作歷史學中的遠古部族聯盟,是因為她比史學定義的部族聯盟規模更強大、體制更健全、文明更進步。所以我稱其為遠古大中華聯邦

§ 4 ─ 3 伏羲生平初探

   伏羲是三皇五帝之首,可是關於伏羲的生平卻一直是個謎。甘肃成纪、河南淮阳、河北新乐、山东菏泽,湖南常德……凡是在各種史料中有蛛絲螞蹟可與伏羲扯上 關係的無不在大作文章。其實千百史書許多都只是人云亦云,有些還添油加醋,若都當其為真,伏羲身世永無揭曉之日。真正有參考價值的史料無外如下幾句:


  1大迹出雷澤,華胥履之生宓羲。
  2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易‧說卦》
  3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易‧系辭下》
  4伏羲氏燧人氏之後
  5赫胥氏居南

  前三句已擺明,要解伏羲生平必以八卦為匙。然而大迹出雷澤的,雷與澤,在傳世八卦中 (無論先天、後天 )皆各居一方,互不相關。所以人們唯有在地名上胡亂猜測了。

  立體八卦為大迹出雷澤找 出了答案。圖中可見立體八卦的震在西南,兌在東南,震兌兩卦是並連的。那麼雷澤二字可解讀為雷澤之間,也就是震兌之間:正南方也!(伏羲是第一個以符為字 的人,是文字的始祖。但他發明的文字並不多,其中應還沒有『南』字。南在卦符中以第三條為陽連來表示,若單獨畫一條陽連就只代表陽,不能代表具體的方 向。)

  華胥履之生宓羲  句中有價值的為華胥生宓羲五字,肯定了華胥是伏羲之母。至於什麼因踩了大人的腳印而懷了伏羲之說,在破解了 DNA 遺傳密碼的今天是不消一顧的。華胥既赫胥,是苗人,赫胥氏居南與大迹出雷澤是相互呼應的。大迹出雷澤應解作大人 ( 伏羲 ) 是從南方來 ( 到華山 ),這裏『迹』為途徑,『出』為出自于、來自于,而非出生於。


  那麼伏羲生於何方呢?帝出乎震, 生於西南,這裏的『出乎』才是出生於的意思。眾多史學家都以伏羲氏燧人氏之後斷定燧人氏為先伏羲的三皇之第一皇,我卻以為簡單地解是作伏羲是燧人氏的後代 更恰當。燧人氏是伏羲的父親,是在西方發明火的人,準確地說是南方的西方─西南。燧人氏發明了火,不再畏懼寒冷,反而南方的酷熱和瘟疫更加難耐,遂指示兒 子帶領族人,順烏江、長江至湖南,再北上去尋找一塊更適宜發展的寶地。這裏最後一句純屬推測,也可以說是猜測。若要我猜得更深入些,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 族自治縣!不只因為布依─包羲諧音,更以因為在那裏的紅崖石壁上,就刻著同干支字源十分相近的,而且不明來歷的天書。(見圖 1─4)

  一眼望去天書中若大一個酉字,己使人無不深信:天書是用干支文法編刻的。大多數研究者都基于紅崖天書用的是干支文字,也就認為紅崖天書是後干支之作品。但我經常會以反向思維考慮問題:是否可以反過來看,伏羲編制天干地支二十二個字符是否以記憶中的天書為依據?

  要說伏羲生於何方?推測多于推論。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則相對比較淺白:

  成言乎艮 于西北遊說昆連氏、栗陸氏組成聯邦,並取得成功;
  致役乎坤 晚年工作、怡養于陝西天水。在天水卦台山建造了史上第一座球形天文台 ─ 龍球觀星台 (註 1)。
  齊乎巽  選中東北上風下水為風水寶地,積極地開發;
  勞乎坎  坎巽同位,為齊乎巽而努力工作;
  說言乎兌 曾說服共工加入聯邦,但最終因共工叛逆而破裂;
  戰乎乾  平定共工叛亂之戰。決戰地點─宛丘 ( 註 2 ),既今河南省淮陽縣。戰後,伏羲順應八卦揭示的天意,遷都於此。要提請史學家注意的是:此乃北宋前唯一建於東南方的首都(統一狀態之下)。
  相見乎離 離震同位,同指西南。對故鄉的思戀,可能曾經返回故鄉探望留下的父老,那麼離字自古便含有離別之情

註 1:龍球觀星台:神話中稱為『雞罩』藤条和竹篾编成,内含六爻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八星宿,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在我的龍球模型上除齊備上述內容外,還含有龍圖序數和大衍數。詳見第四章

註 2:女媧補天的內在含意就是平定共工叛亂,決戰中女媧捐軀,伏羲依天圓地方為妻建造了背方州、抱圓天的宛丘陵:宛丘─華夏半球形墓葬形式的起源。詳見第二章


  
 
Pucs
Lord of Meshal
rank: The High
essentials: 7  
posts: 2573
gem: 25
sp: 502
oge: 1
Necroz Member Game Master Architect Honor
onlined:519 hours
join date:2006-03-30
last login:2020-07-22
»资料 »短信息 »推荐 »引用 »编辑 »QQ



第二章 太極乾坤


第一節 方圓全真


  最初研究八卦的目的就是尋找太極之源,所以切方成球是必然之舉。但是根據之前的經驗,最重要的是模仿古人的思維之外,還要盡可能模仿古人的方法,按步就班,一步一個腳印。


§ 1 ─ 1 匡天正地削方為球

  伏羲製作八卦是為發明可以占卜國運的工具。如今八卦的成功,沒有使他滿足,反而更激勵了他的求知慾。他想探知更多有關天地的奧秘。八卦中的天地傾斜了,試把它還原到天上地下的正直狀態吧。

   一 八卦模型各平面中心,各有一個十字形交叉點 ,分別代表了東、南、西、北、天、地六個方位。在各交叉點放上十字標記代表方位 ,方法雖簡單,其實質相當于三維直角座標系。圖中可見乾坤軸線相對於垂直中軸的夾角是 54.74°,對地面的夾角,既仰角= 35.26° ;請記住這個角度。

  二 把模型旋轉一個角度,使乾在上坤在下重合于天中軸。乾坤扶正了, 但八卦中軸則傾向西北 54.74°

  三 削方為球,然後在各十字標記,既東南西北天地的位置刻上圓點標記,太極的神韻隨既在球上透了出來。太極球也是由八塊合成,每塊對應一卦,乾坤分別定立上下,其餘六卦環繞一周。




§ 1 ─ 2 太極全真選秀

  隨後繞球一週全面觀察太極模型。當繞到東北面,其與太極圖的神似,且含有巽上坎下的風水佈局,使我馬上認定東北面的太極球就是太極圖的模特兒。只要把俗稱的魚眼移近點,魚嘴改圓些,絕對就是太極圖。




  但五年後卻反而產生了懷疑,疑點是古太極圖的魚眼靠得很近,東北面太極球圖的魚眼分得太開。翻覆思考後我把太極圖的臨摹方向修改為南偏東 15° (詳見第二節 太極考古 )。

  
 
Pucs
Lord of Meshal
rank: The High
essentials: 7  
posts: 2573
gem: 25
sp: 502
oge: 1
Necroz Member Game Master Architect Honor
onlined:519 hours
join date:2006-03-30
last login:2020-07-22
»资料 »短信息 »推荐 »引用 »编辑 »QQ



第二節 太極考古

§ 2 ─ 1 文物

   一 考古學家發掘出許多遠古的器皿,從新石器時期到西周早期,無論盉、鬲、鼎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徵:三足。這些類別器皿的用途多為祭祀或陪葬,而不是一 般的容器。因其結構複雜、製造困難又容量不大。但可以肯定是一脈相傳師出同門。是什麼東西可以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使得歷時幾千年的工匠,從最古樸的陶器到 精緻的青銅器,都要沿用這種三足結構呢?從最古老之新石器石家河文化的陶盉可以看出:各類三足器皿之設計靈感,似乎皆傳承自太極球的上半部,天部,陽部。 ( 圖 201 ─ 2.1 )



  按陰陽學說,有陽必 有陰。有依據太極球陽部製造三足向下的祭器,也應有依據太極球陰部製造三口向上的祭器。我想到一個華人祭祖的習慣:點三柱香,可能有一種古香爐是符合太極 球陰部結構的。但可以找到的古香爐資料極少,圖中右二是2006年11月方被發現的明朝青銅香爐,竟然完全符合上述的要求。香爐在中國人家庭中太普及且不 起眼,少有在香爐上刻畫銘文,因此未得考古界重視。我想流落在民間的古董香爐大概不少,說不定府上的那個也是,如果您有發現,請傳一張相片給我分享一點喜 悅。

   二 薛家崗遺址出土了幾十個空心陶球,有六孔球,也有十四孔球,圖 201─ 2.2 右端的六孔陶球既為其一,球體表面的圖案令考古學者感到驚訝。有學者認為這個六孔陶球可能就是周朝的國寶──天球(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須材…… 越玉五 重,陳寶,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我則認為,天球、陶球都是由太極衍生的產物,不過天球是高檔品。稱為 天球必與天有關,球面應刻有星圖,是最早期的渾儀。而陶球則是一位太極學者或崇拜者的藏品,臨終還要帶去研究。


  圖左是用太極球坯臨摹製作一個六孔陶球的過程:

  1把球坯表面上彩秞,在八瓣之接合線繪條紋;
  2把球內裡接合線的投影,也描繪于對應的弧面上,共有八組Y形圖紋;
  3挖空球體;
  4於對應天地東南西北的六個結點開孔 。(若再於八個Y形結點開多八孔,就是十四孔球。)

  由八組Y形圖紋可知:遠古的伏羲必已掌握了透視的概念,並已初部掌握了投影透視繪圖的技巧。而且這個技術還被應用在太極圖的繪製中。這對下文兩張古太極圖的研究,提供了強力的支持。


§ 2 ─ 2 古圖追蹤

  一 有兩張古圖,一為天地日月,另一為乾坤離坎,天地日月其實就是乾坤離坎 ( 圖 201 ─ 2.1 左上 )。而乾坤離坎圖可能就是太極球正南視圖( 圖 201 ─ 2.1 左下 )的記錄:兩者都是乾上、坤下、離左、坎右的佈局,且兩者都在中央有一個圓眼。


  二 由太極球正南視圖追蹤到一件考古文物:薛家崗彩陶紡輪( 圖 201 ─ 2.1 中 )。紡輪上的左旋渦紋及中央一孔與太極正南視圖有共通之處。

  三 再由彩陶紡輪追蹤到兩張古太極圖之一( 圖 201 ─ 2.1 右上 )。如果遮住圖中的右眼,把左眼畫圓,再與紡輪圖案對照,簡直一模一樣,有如相片。

   四 另一張古太極圖( 圖 201 ─ 2.1 右下 )因圖上多了四條直徑。把圖劃為八等分,使我認定此圖曾遭修改,使其更完美地符合陰陽互動消長的八卦理論。也因此,這張圖沒有引起我的重視。由於沒有新的 發現,在這條線上的追蹤便暫告一段落,然而今天回頭一看,對第二張圖的忽視是個很大的錯誤,因為這兩張圖是不可分割的一對。

  我當初把太極東北視圖定為太極圖的樣板方位時,也曾經有過一個疑問:為什麼東北視圖的兩個魚眼分得很開,而古圖中的魚眼聚在中央?只是當時的興奮使我視而不見。很久之後,這個疑點終於又泛了出來。于是重新翻閱二圖,並得到了新的突破。

   幾乎所有的研究者面對此二圖,都是著重於八卦的卦理和黑白旋渦圖案引發的玄妙哲理上。卻都忽略了它們的相關性和相異性。兩圖一同現世已表明了兩者互相關 聯,在明顯相似的表徵之下,必然還應有異點存在。這個異點往往就是解題的鑰匙。此二圖最重要的異點就是一對俗稱的魚眼。

   今人詮釋太極圖,往往稱其為雙魚圖,黑白旋渦美化如兩條形影不分神魚,兩個圓點恰如魚眼,白魚黑眼、黑魚白眼。喻為世事無絕對,黑裏有白、白裏有黑;大 中有小、小極乃大……從中釋出無窮哲理。然而在古圖中,俗稱的魚眼才是一對小魚,一對在旋渦中奮進,既勇敢又活潑的小魚。而最易被人忽略的是:兩圖的魚 兒,游向相反。加了四條直徑的一張小魚相背離去,另一張則是相迎而來。這是兩圖唯一的異點,它絕不是無心之失,肯定隱藏著極為重要的信息。


   在機械原理圖中,軸的側面只用一條直線來代表。如果要向初學者強調此軸在旋轉中,你必須畫上一個有斷口的橢圓箭號。但對於行家,只需一個直箭符就能明 白。太極圖的兩條小魚就是這種表達動態的箭符。其中一條在太極球前面,另一條在後面。後面那條本是看不見的,作圖者運用透視繪圖把它畫出來,說明作者非常 重視要表達的信息:太極在旋轉中,但千萬不要誤解為繞著旋渦轉,而是繞著乾坤軸線轉!而更進一步的信息是:太極不只是單向的轉動,而是雙向的旋擺,所以才 畫了兩張小魚游向相反的太極圖。


   圖 202 ─ 2.3 上面是一對繪有後方圓點標記的透視,且動態相反的太極球圖,分別對應於下方之古太極圖。下二圖中紅線是我添加的乾坤軸線,太極是繞著乾坤軸線來回旋轉。說 得形象一點,就象小孩在搓玩波棒糖。右下圖白旋渦中的魚是空心的,沒有填滿黑色,說明此乃虛象。而左下圖相應的魚被填黑,我認為是被後人修改,並非此圖的 原貌。



  伏羲為什麼要研究太極球的來回旋擺?是為正在制定並既將實施的時辰和曆法確定起點。 詳見第三、四節 十二地支、天干六爻。


  
 
Pucs
Lord of Meshal
rank: The High
essentials: 7  
posts: 2573
gem: 25
sp: 502
oge: 1
Necroz Member Game Master Architect Honor
onlined:519 hours
join date:2006-03-30
last login:2020-07-22
»资料 »短信息 »推荐 »引用 »编辑 »QQ



第三節 十二地支

   在中國人的社會裏,十二地支是家喻戶曉的,每逢孩子誕生,就有一 個冠以地支的生肖,陪伴他渡過人生歲月。生肖中又以子鼠為大,因為 『子]』在十二地支中排名第一。然而你可知道,華夏第一部曆法的地支是以寅為先, 而且那個寅時是指早晨 5~7 時,不同於今天指的是黎明前 3~5 時。地支哪裏來?請看下文的解繹。

§ 3 ─ 1 太極八卦的時空組合模型

  八卦是研究地域空間的模型,基本上是靜的;太極球是研究天道的模型,是動的。把二者結合在一起,構成太極八卦的組合模型。

  在結合模型前先在太極球上做些標記,除了卦符外,球面 上也有六個十字交叉點,隨球面略呈彎曲,此既象形文字 『乂』的字源,加上 乂 形標記。球上部的三個『乂』為陽乂;下部的三個『乂』為陰乂。

   參照八卦模型製作一個框架,將太極球置入框架中。為了便於運作,移開八卦上半部框架,使形如圍欄,代替了中軸的作用,太極球在內只可旋轉不可滾動。我稱 這個組合為太極八卦的時空組合模型,若太極居中,相對八卦旋動,將能顯示出時光的概念。若太極居中,並相對八卦旋動,將能顯示出時光的概念。地支、天干、 時辰、曆法、六爻變化以及『明』和『易』,都將在這個時空組合的模型中導出。


  一 時段的分 佈:由上向下看,時空組合模型中有多條隱藏的構線。把這些構線的投影到地平面上,恰是十二等分一個圓周,而這個十二等分就構成了華式計時的獨特風格:時域 跨子午分佈。西式計時中的正點,是指時間單元的起點,譬如 11時正是 11:00;華式計時的正點,是指時間單元的中點,譬如午時是 11:00 ~ 13:00,而正午 12:00 既午時三刻,則落在午時的中間。( 圖 203 ─ 1.1 左二 )

  二 組合模型的初態:由俯視圖可見太極球上離、坎兩卦並非位于正西、正東,而是皆偏了15度。( 圖 203 ─ 1.1 左三 )

   三 伏羲把八卦削成球形,把太極球比作天道的縮影,首先定出了離為火為日,坎為水為月的規則。日、月分別為制定計時法和曆法的參照,出、沒位置均為東、 西,因此對太極球的初始狀態作出適當修正是必要的。把太極球順時針轉過15度,離、坎兩卦就落于正西、正東。這也就証明了在第二節太極考古中對兩張古太極 圖的分析是正確的,兩張古圖是對乾坤離坎圖的重要補充和修正。兩圖顯示的特定方位就是太極時空組合模型計時法和曆法的啟動點。( 圖 203 ─ 1.1 右) 註:隅谷,太陽的家在西方,日在西是指日落方位,也是一天之中點太陽的方位。而右圖為一日之始,日出時,故日于東,影于西。

  四 組合模型的正西視圖中央有個『十』字,十字之下有個『乂』字,( 圖 203 ─ 1.2 )『上十下乂』合起來就是『支』字的象形字源,是最早幾個用疊合字符法所造的文字之一。八卦之東南西北共有四個『十』,太極球下部有三個『乂』,每當太極 球旋轉一周,便共會有十二次『上十下乂』的組合,這就是十二(地)支名稱的起源。由於每隔一個時辰出現一『支』,所以『支』的數理含意是時間長度單位的量詞,1支=2小時。


§ 3 ─ 2 地支推演

   人類由荒蠻步入文明的分界,也就是最初步文明的定義是什麼,至今仍無定論。但我相信,掌握了計時法和曆法的民族肯定已跨入了文明的門檻。華夏首部計時法 和曆法的起點也應該是文明史研究中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有人曾用反向推算干支曆法的起點,來求証華夏文明的起點,結論是個五位數,與考古學的論証相差太遠 了。我想,那位先生可能未認真考慮到曆法由始至今不僅有過多次修正,更曾有過差別很大的不同版本。

   華夏最早的曆法叫天正甲寅元,根據『皇曰:甲日寅辰,乃鳩眾於傳教台,告民示始甲寅。』可以得到的準確信息唯有:首部曆法草案試行于甲日寅辰。按照現今 的農曆,應該是某月初一早晨四時,這顯然是不合情理的。伏羲不可能蠢到在臨晨四點,燃起篝火鳩集民眾,頒佈試行曆法。甲日寅辰究竟是何日何時呢?

  下面是我用太極八卦組合模型所做的推演:

  一 啟動計時法的時機:古圖顯示的啟動位置僅屬於空間的定位,並不足夠,還需一個時間軸上的標定,這個位置可以從『寅辰』二字導出。

   欲把一天分為十二等份,首要是分出日夜均分的兩份。若以日出日落為晝夕的分界,那麼一年中只有春分、秋分兩天符合這個條件。春分、秋分兩天中日出、日落 的時間分別為 06:00和 18:00 (本地時間 )。辰乃早晨之意,那麼,寅時便是 05:00 ~ 07:00;寅時三刻便是 06:00。甲骨文中寅為矢形,古代天文學星次序数中,寅為『析木』,也就是說『寅』的原始含意是日晷的日影。陽光奪目,不宜久視,古人立木為晷,其影如 矢,觀影便知太陽方位。『辰』早 06:00 日出東方,影『寅』在西,才有『寅辰』之說。因此原始的十二地支中,『寅』、『辰』處於相對位置。( 圖 203 ─ 2右上 ) 這說明古今十二地支不僅序首有異,排位也不盡相同:

  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寅卯申巳午未辰酉戌亥子丑。

   與『寅』為日影的道理一樣,『卯申巳午未辰』皆為相對應時段日影的方位。但日落後『酉戌亥子丑』五個時段怎麼辦?唯一的辦法是以月取代日影。而要月亮可 正確無誤地取代日影,只有在滿月之日才可做到。由此可以推斷,天正甲寅元啟動點之『甲』日不是月朔初一,而是十五月望。( 圖 203 ─ 2 )


   二 『寅卯申巳午未辰酉戌亥子丑』這個排序中『寅、巳、辰、亥』分處西、北、東、南四方位,還可從二十八宿之『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得到旁 証。二十八宿的起源一直是個謎,西方史學家認為二十八宿起源於因印度或中東,並以此推論華夏文明西來。但只要把朱雀理解為豬之訛傳,那麼由十二生肖中之 『辰龍、寅虎、亥豬、巳蛇』( 圖 203 ─ 2 中 ),便已可肯定二十八宿起源于華夏,而非中東或印度。關於二十八宿的起源詳盡論証,見第三章。

§ 3 ─ 3 地支的修訂

   天正甲寅元何時修訂為天元甲子曆?只能作一些邏輯推測。在未有連續系統的觀察和記錄之前,人們只粗略地觀察到一年有十二個月,每月為三十天。但當開始示 演曆法,很快便會瞭解其中之誤差。當運行至約第十六個月,480天,伏羲應已明白必須作出修訂:按天正甲寅元,明天便是第十七個月的第一個甲日─月望,而 事實上卻為月朔。按照伏羲一貫勇于修正錯誤的精神,會於這天試行新曆。以此推測天正甲寅元當是始於秋分,十六個月後既第二年的大寒甲日,成為新天正甲寅元 曆的元月初一兼月朔,華夏的第一個陰曆新年。

   根據一年有十二個月,天正甲寅元對月份也是用地支來命名。由初演曆法到第33個月,按干支排序應該是亥月,白天最長的夏至月。但實際上亥月提前了,第 34個月:子月才是夏至月。由於尚未有添加閏月的構思,地支分佈自動地左旋提前了一個時域,變成子南午北的佈局。至於何時辰、申錯換,何時變成午南子北, 既何時全面修訂為天元甲子曆尚無資料可作推測。唯知由黃帝至周朝,中間有很長一個 ( 或數個 ) 階段,以干支為基礎編制的曆法,並未被王室採用。干支曆法僅在民間隱士中流傳,直到竹書紀年問世才被發掘出來,並被確立為制定曆法的標準。其間曾有過多少 次修改和錯誤不得而知,所以我認為用干支倒推三皇五帝斷代歷史時期編年的方法,並不足信。至於如此寶貴的文化資產為什麼會淪於地下數千年之久?我個人認為 政治因素第一主因吧。


  
 
Pucs
Lord of Meshal
rank: The High
essentials: 7  
posts: 2573
gem: 25
sp: 502
oge: 1
Necroz Member Game Master Architect Honor
onlined:519 hours
join date:2006-03-30
last login:2020-07-22
»资料 »短信息 »推荐 »引用 »编辑 »QQ



第四節 天干六爻

  太極八卦組合模型演繹地支時,太極球是順時針旋轉;而在演繹天干時將是逆時針旋轉。

§ 4 ─ 1 三旬與天干

   中式曆法有個獨特的單位:旬。它不被正式編入曆法之中,在言及天文曆法時卻又常被引用。中式曆法屬太陰曆,是月亮的運轉變化為依據。而適用於描述月球運\ 動規律的方法是四分一個月,既朔、望、上弦、下弦。旬的概念由何而得之?一般都認為遠古未有數字,只能扳指為數,十為上限。我以為不然,曆法必於計時法之 後,十二地支的應用說明伏羲已經突破了十為上限的計數。把月三分乃出自於一種可見的模式。

   上文已分析在實施曆法前,人們只知月亮每次回歸歷三十天。在太極八卦模組的上方可見三個『乂』,我稱之為『天乂』。此三乂恰把圓周三等分,每份十天,這 就簡化了計數:上旬十天、中旬十天和下旬十天。又為什麼稱旬?由模型可見,三分之一圓周的弧線,對著中央一個圓球,就是『旬』的字源。( 圖 204 ─ 1 左)


  天正甲寅元是參照月之位移來編制的。不同於計時法的參照,計時中,日 ( 或影 ) 的位移是連續的位移;曆法中參照之月移是斷續的,是每天同一時刻,月亮位置的變動。這個變動呈逆時針方向,所以跟隨月移演繹曆法的太極,是呈逆時針旋轉。   與計時法同出一轍的是,都以中線為準。以甲寅初日為例,06:00 正寅為甲初,18:00 正辰為一日之中,為甲正。次日寅初為甲末。示始甲寅初日,甲正西方日落,東方月上,東方是量度月移的基準。組合模型東方『十』字標記之上有一個天『天乂』,上乂下十合成了古『干』的象形字源 ( 圖 204 ─ 1 右 )。與『支』相仿,『干』的數理含意為一天長度單位的量詞,1干=1整天= 24小時。當太極隨月旋轉一周,東方共合成了三個『干』字,均位於各旬之首。各率十天,又稱為十干,按序命名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4 ─ 2 六爻與易

   大多數人都把『易』看作為哲學和占卜術,都以為易經就是易的精髓,然而易經對伏羲原創易學中的天文地理科學一無所知,對其真正的數學精華也一無所知。 『易』乃是集科學、哲學、預測學等多方面於一身的大學問。然而也並非如一些易學家所稱,易之博大精深,可解答任何科學無法解答的問題。易與爻的造字說明伏 羲易本是科學與哲學的統一,易主科學,爻主哲學。科學與哲學既對立又相榑、相射、相通,也就是易學家常說的陰陽兩面。

   六爻:周易中重大失誤之一,是對六爻變化的解釋:『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易.系辞下》

   人人都以為周文王把八卦卦符上下重之而得六十四卦的變化,所以把重疊卦符的劃『- -』和『-』稱之為爻,每個重卦有六劃,合為六爻。這裏要問一句,為什麼單卦的卦符同樣是把陰陽線移上搬下而化出八卦,為什麼無人稱之為三爻呢?沒有三爻 變化又何來六爻變化呢?文王此說謬也! 因他不知六爻的來源,看見卦符的六劃便誤以為是六爻,硬套了上去。

  『乂』的 確因重之而得,但不是重卦,而是重『乂』。太極上共有六個乂隨著球體一起轉動。起始之位置為『乂本位』,當轉了 120°時『乂』抵達了下個乂本位。兩『乂』之重疊既為『爻』字,這是漢字造字中用重疊法最先造出的幾字之一。 而由『乂→乂』的過程叫做『爻變』。太極球上六個乂在同步轉動,同步抵及下個乂本位,同步經曆『乂』→『乂』的過程,故被稱之為『六乂』和『六爻變化』。 太極旋轉一周共完成三次六乂變化,故被稱之為『六乂三極』,這裏的『極』意為及,抵及也。


  『六爻變化』有兩個模式:演繹計時法時,隨日順時針旋轉,四個時辰一次爻變,每天一個六爻三極;演繹曆法時,隨月逆時針旋轉,十天一次爻變,每月一個六爻三極。( 見影片)

  很多人學周易時都曾有過疑問:為什麼爻變用六或九來達,卻無從得知。極少數人知道六、九在周易中就等同陰、陽。譬如屯卦:初九/初陽、六二/陰二、六三/陰三、六四/陰四、九五/陽五、上六/上陰。卻又不知為什麼不乾脆直接用陰、陽來解爻變。


  圖 204 ─ 2.2解答了六、九的來歷:太極球每轉 120° 完成一次爻變,每轉 60°則為半次爻變。把『爻』從中劈開,左半『了』形演變為『六』,隨月左旋,是為用六,故六為陰;右半『久』形演變為『九』,隨日右旋,是為用九,故九 為陽。六、九本是太極球每轉 60°的標值:由

  初九~上九=+60°,+120°,+180°,+240°,+300°,+360°;反之
  初六~上六=-60°,-120°,-180°,-240°,-300°,-360°。註:與笛卡兒直角座標系之+、-相反。

  文王把六爻誤解為卦符六條連斷,知六、九與六爻有關卻又不知何用,唯有用作陰斷陽連的代名詞了。  下表列出六十四卦與六、九的對照,由下符左1至上符右1,就是卦符自下向上的陰陽。


   什麼是易?眾說紛紜,多是由後人變易出來。唯有找到字源,才能釋 得易之本義。組合模型中當天正甲寅元演繹至第 14 ~ 16 天,月亮穿越隅谷,日月交換了位置,所以我一直認為日月易位是易之本義,易字下部的勿本為月字,寫斜了變成勿。然而此刻我看著模組寫此文時,忽然明白更簡 單的字義,明、易都屬於形意字:

  甲寅初日,上旬甲干,望。日月相對遙望,左日右月為明,明者望也;
  第十六日,中旬己日,朔。月消不見為勿,日上下勿為易,易者朔也!

  朔為易之本形,是靜態的造字;而日月易位則是易之本理,是動態的易。以當時的科技,奈于太陽的光芒,日月易位現象肉眼是觀察不到的,伏羲只能從模型中『悟』出這一真理,因覺得此乃非常之道,遂命名他創立的這門學問為『易』

  
 
Pucs
Lord of Meshal
rank: The High
essentials: 7  
posts: 2573
gem: 25
sp: 502
oge: 1
Necroz Member Game Master Architect Honor
onlined:519 hours
join date:2006-03-30
last login:2020-07-22
»资料 »短信息 »推荐 »引用 »编辑 »QQ



第五節 天地氤氲


  人們常常把文化和文明混淆,譬如:悠久的歷史文化。歷史文明是悠久的,但文化卻永不會是悠久的,所以稱之為文化,就因為不停地在化,不斷地在變。文化是如何地化?或許該重新瞭解下什麼是『文』

§ 5 ─ 1 說文

   一般來講,『文』就是文章、文字。因為文字起源於圖紋,所以易經『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 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段話中,觀鳥獸之文被解為觀察鳥獸皮毛上的花紋。是對或錯,看看下圖便知分曉。



  圖 205 左、中二幅都是甲骨文中的『文』字,但看起來以解作『交』字更為合理。所謂交者,交合也。兩個『文』字皆為有手有腳的人,下部的『乂』均為交脛之形,左圖 中間的小『X』可作多種解釋,全由人從何角度去理解;中圖中間似是顆受煎熬的心;右圖是今之『炆』字,胸中有兩顆交織的心,腳下火焰在薰陶,分明是慾火焚 心的寫照。此三字都說明遠古之『文』並非花紋,實乃今日之不文。伏羲通過觀察鳥獸的交合,明白到世間萬物都經陰陽交合繁衍後代,此既萬物之情也。於是萌生 定立一種更可靠保障繁衍後代之規條─婚姻制度的念頭。

§ 5 ─ 2 天地之情

  『天地氤氲,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在對太極球的研究中,伏羲看到天垂象,地昇華,天地如伸出臂膀般擁合在一起,感到原來天地之間也有氤氲交媾,而且兩情相堅,不離不棄。正因有天地這對情侶,才得萬物化生。註:化醇,懷春也。




伏羲女媧根據這個感受膜拜天地,也要相親相愛永不分離。於是以身作則,創立了婚姻制度。影片『天地之愛』舊版原有的文字說明,為更深刻地體現這一哲理被我刪除了,添加了些許浪漫,希望大家喜歡。

§ 5 ─ 3 背方州 抱圓天

  一 女媧共工之戰


   神話之所以為神話,乃因為創作于沒有文字或沒有足夠的文字的年代。故事全憑口傳,傳來傳去中錯誤頻生不足為奇,再有添油加醋就可能面目全非了。但是經抽 絲剝繭仍是有可能還其本源的。史前有關共工的神話不勝枚舉,各不相同。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共工怒觸不周山了。然而就在《淮南子》同一本書中就有數個不同的版 本: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爲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淮南子.天文訓》
  昔共工之力,觸不周之山,使地東南傾。與高辛爭爲帝,遂潛於淵,宗族殘滅,繼嗣絕祀。《淮南子.原道訓》

   兩個版本中共工爭奪帝位的對手竟然不同,一為共工與顓頊爭爲帝,另一為與高辛爭爲帝。不過共工們也有個共通點:夢想稱王稱帝。另有說是水神共工與火神祝 融之戰,究竟共工何許人也?又與誰打了一仗?不周山又在何方?我不否定共工二字有世襲封號的可能,但令人奇惑的是,為什麼從未有人提出共工造反、伏羲女媧 平叛這個可能。在我看來,這幾乎已是明擺著的歷史事實。

  共工曾被伏羲封為右上相(見《古三墳/天皇伏羲氏皇策辭》),所以後人誤以為 共工不會與伏羲開戰,少見了。其實共工早有野心,不甘位于伏羲之下,但無奈于形勢只得加入大中華聯邦。因得到了伏羲傳授火的技術,部族實力大大提高。又因 東南種殖水稻成功,糧食豐足,人口劇增。於是自以為可與伏義匹敵,錯誤判斷形勢而造反,為何不能?

  聞一多先生幾十年前就已考証了女媧 是伏羲的妻子,假如歷史上確有伏羲、女媧二人的話,基本上現代考古學家、歷史學家也都同意這個觀點。那麼可以斷定觸山的共工與伏羲女媧是同時代的人,他的 矛頭指向伏羲,為與伏羲爭奪王位而不惜一戰。很簡明的邏輯:沒有共工觸山,何來女媧補天呢?

  可以肯定的伏羲是共工觸山女媧補天神話故事的原創者,編出前一個故事的原因,是因為他發明的八卦顯示了地斜天傾的卦象,警告他東南方有人造反。又恰逢共工造反,這就給天地傾斜找到一個說法:




  天是支撐在天柱上(這裏要提請注意的是:天柱僅單獨用于撐天,並非支撐于天地之間);地則是用四條繩索『地維』掛在天上的。由於共工造反,東南的天柱崩、地維斷了。地維斷的後果是『地不滿東南』東南方的地掉了下去,西北的地翹了起來。而天道是不會變的,天柱雖崩,天並沒有傾斜。天柱崩的後果是天被斷柱扯破了個大洞,星星象下雨般毫無阻擋的流了下來,以致江河倒灌,暴雨成災。之所以天看起來好象是傾斜了,那是因為人在地上,察覺不到地的傾側,反而覺得『天傾西北』天的中心偏移到西北去了。因此可以推斷共工在西北方觸不周山的各種解說都是錯的,不周山應該是在東南方才對。

  一場天崩地陷的的平叛大戰開始了,率軍者女媧也!伏羲派了女媧率祝融去鎮壓叛亂。祝融是伏羲從西南地區帶來的一員猛將,善火故為火神;共工則是東南水鄉部族的首領,故為水神。

   女媧在此一戰中立下豐功偉績。這是一場流星雨及因其引發的海嘯 (地質考古已基本証實 )和暴雨下的苦戰,雙方的軍隊都陷入泥濘之中。罟(即帳幕,見第三章之分析)遮擋不住暴雨,火不能燃,糧食短缺,不得不生食被海嘯衝上內陸的巨鰲以充飢。 女媧見巨鰲之殼水不能過,於是模仿鰲的構造,斷鰲足以立四極,即以四條柱子撐起個鰲殼為頂蓋,發明了原始的房屋。有了房屋,生起了火,積蘆灰以止淫水,把灰燼補在地下,創造了好的生活環境,戰士因得到喘息而土氣大振。這些方法也傳授給當地的民眾,贏得了民心,並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二 背方州、抱圓天


  女媧伏羲這對恩愛夫妻的神話故事,有多位知名史學家、哲學家、文學家作過考研。似乎多樂於把女媧描繪成一個生殖機器。具說咼既瓢瓠,有此體型的女子易生育,是古人擇妻的首要條件。又說背方州、抱圓天,既背一個,抱一個,好生養也。實在不敢恭維。




  女媧在戰事中壯烈捐軀, 一去不返。伏羲自是悲痛欲絕,他不願承認女媧死去的事實,只說她昇仙去補天。還親自設計了一個『背方州、抱圓天』的墳墓埋葬愛妻。這個墳墓的結構乃是八卦為方為地與太極為圓為天的組合。天圓地方,女媧背地面天常眠其間,華夏方基圓頂墓葬特色的起源。而『咼』可能就是女咼陵的象形文字。伏羲在葬禮中念出的悼文就是《淮南子.覽冥訓》的原始版本:

  『……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

  『戰乎乾』! 女媧共工決戰的地點,應在東南的宛丘。伏羲悲痛之中,遷都于此,一為陪伴亡妻,也為順應八卦揭示的天意。他並未因傷感而消沉,在進一步對『天柱折,地維 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的分析中,他發覺蓋天說不能解答多項疑難。於是深化研究,導出連串的發明、發現和文藝創 作:六十四卦(詳見第三章)、二級太極球 ( 龍球 )、中華龍、渾天說、極罩觀星台、二十八宿……(詳見第四章 蟠龍造極)

  伏羲為了建造極罩觀星台,不得不告別妻之亡靈,行前許諾若不得生還,死後化作清風宛迴陵丘,這或許是他又姓風的原因吧。我沒有去考証『宛丘』地名的始末,但總覺得:『宛丘』二字似乎就含有女人之墓的情思。


  
 
Pucs
Lord of Meshal
rank: The High
essentials: 7  
posts: 2573
gem: 25
sp: 502
oge: 1
Necroz Member Game Master Architect Honor
onlined:519 hours
join date:2006-03-30
last login:2020-07-22
»资料 »短信息 »推荐 »引用 »编辑 »QQ



第六節 星儀盛暉


  如果把伏羲創造的這一切稱為易學的話,那也只是伏羲易經的上半部,包括八卦、太極球、河圖三大學系。

  河圖 主轄:軍事、地理、政治、哲學,後來由大禹演變為洛書;
  八卦 主轄:卜占、勘與,後期發展為六十四卦;
  太極 主轄:天文、曆法,後期發展出龍球,龍,極罩觀星台和二十八宿。

   前兩項基本上是傳了下來,雖然發生了一些錯誤,總比失傳好。唯獨太極球不知所蹤。中國歷史上的天文、星象學一直是由皇家御辦,用于制定曆法、占卜國家興 衰、政治事變等。太極球是天文曆法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此重要的模型,怎麼會在中國的歷史上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呢?初時曾以為是因為中國人有秘 學單傳的傳統,當某一代傳人不繼或發生意外時,這門秘學就失傳了。直到有一天在反覆翻閱有關古天文學的資料時,對著“史上最早的渾儀出現于戰國時期”這句 平時見慣了的話,突然心中一動:太極球模型並沒有失傳,只是因為某些原因隱藏了起來,有古人學者仍在地下繼續秘密的研究。戰國時期七國爭霸的混亂局勢,造 成了對人才的渴求和學術上百花齊放的局面。政治控制寬鬆了些,它就以全新的面貌出現了。

§ 6 ─ 1 天球
    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
《尚書.顾命》

  其實在三皇時代,太極球早己被用作觀察或記錄星象的用途,周成王收藏在東序的寶物天球應該就是渾象的前身。稱之為天球,必與天象有關,球面刻繪有重要星座的星圖,與渾象的區別就在于沒有一條傾斜的天軸。

   本章第一節曾請各位記住一個數字:35.26°。 八卦模型中三乾之頂轉向中天的角度為 54.74°。因此,八卦原來的天軸也隨著轉向西北,與地之間的夾角─仰角也為 35.26°。(圖411-1) 只要沿太極球傾斜的天軸線鑽一窺孔,並轉到正北方向,又一個奇蹟般的巧合出現了:帝星 ─ 北極星恰在孔中。




  夜空中北極星的位置其 本上是不變的,群星好象在天球上圍繞著它轉,一年轉一圈。所以北極星也被為稱帝星,它所在的位置稱為天極。圖中北極星的視仰角,也就是天軸與地平面的夾 角,此夾角基本上等于觀星者在地球上的緯度。八卦的中心位置華山位于北緯 34.35°,即北極星的視仰角等于34.35°。太極球天軸窺孔標準仰角為 35.3°,與華山位置北極星視仰角方向誤差不到1°。如果所鑽窺孔有 0.5~ 1°偏差,兩軸基本上重合,可以認為古人以此天軸當作星空圍繞北極星旋轉的樞軸。圖中天軸之外四個黃“乂”所在的平面,就是似近的赤道平面。如果把天空中 各星座的位置,標註在此球相對應的位置上,那可能就是周成王所收藏的寶物天球了。

  帝星是遠古選擇京城位置的最重要的參照:帝星是天帝 之都,極下地則是人間帝都必須具備的決擇條件,京城必須設在極下地。所謂極下地,就是伏羲指出的天地傾斜前,天中軸的位置。所以選擇極下地的工具就是天球 而不是風水羅盤,在極下地,帝星必在天球窺孔之中心。下面列出自黃帝至周,凡立國時所建都城的緯度如下:

  黃帝 軒轅丘(河南新鄭) 34. 2°;
  夏  陽城 (河南登封) 34. 43°;
  商  亳 (山東曹縣) 34. 45°;
  周  西都豐、鎬二京 (西安) 34. 2° ;
  周  東都(洛陽) 34. 43°。

  可以看到全在北緯34.44 ±0.01° 或 34. 2° 兩條緯線上,這說明遠古時代的星象官或占星巫師都是憑同一概念來選擇都城的位置。反觀伏羲卻是唯一定都于北緯33.8°的河南淮陽。而他作此決擇的原委已在上節討論,這裏不再重覆。

§ 6 ─ 2 北斗車

  一 黃帝


   伏羲建立的國家是個多民族的大聯邦。在第一章伏羲生平初探中,我提出伏羲可能是布依族人的觀點,布依族北上後被稱為夷人。伏羲在八卦模型中定出黃河中下 游流域為巽上坎下的風水寶地,所以夷人按其指示大舉東遷,這也是帝『齊乎巽 勞乎坎』的來由。夷人大舉東遷,與當地的原居民葛天氏有所衝突是難免的,最大的衝突就是共工叛亂。此後在伏羲的率領下,兩大族群基本上和睦相處。

  伏羲在構思女媧、共工故事時,發覺了蓋天說的錯誤,從而研發了六十四卦、龍球和二十八宿學說。為了完成對二十八宿的研究,他不惜把權力和象徵權力的天球傳給了炎帝,這可能是歷史上唯一真正的禪讓。傳給炎帝的那枚天球窺孔的仰角約為 34. 2°

   黃帝出生于軒轅之丘似乎已得到公認。但黃帝生於山東省曲阜市,無論在學理上還是遺址上,都是目前爲止證據最充分的一個。據古史記載“黃帝生於壽丘”“壽 丘在魯東門之北”,而壽丘位於曲阜城東四公里的舊縣村東,宋真宗趙恒尊黃帝爲趙姓始祖,詔令改曲阜縣爲仙源縣,並于曲阜壽丘起建景靈宮、太極觀進行祭祀。 由此推論黃帝與共工是為同宗,都屬於葛天氏大族群。葛天氏大族群也應是漢族的先祖。

  黃帝不甘居于夷人之下,為了從炎帝手中接管天下, 一面與西方姜姓結親,另一面建有熊國于軒轅丘。取其位于北緯 34. 2° 極下地,以此向天下宣示自己是天帝之子。待時機成熟,對苗、夷發動突然襲擊。這就是有名的『黃帝蚩尤之戰』,為表明師出有名,把苗、夷誣衊為蟲犬魔怪。打 敗蚩尤後,又發起『炎黃之戰』,奪得了政權。再後還有『北逐葷粥』之戰。連續的戰事的結果是外族被消滅、驅趕殆盡,葛天氏獨霸天下。

  如果用今天的政治觀點去評價,這絕對可算是種族滅絕的戰爭,當然這樣去評價歷史是不當的,我們不可以今天的眼光去判別六千年前的是非。但無論從哪方面去看,他可以說是華夏族─既漢族的先祖之一,卻不能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先祖,不能被稱為中華文明的始組。

 二 天球揭祕

   我在研究天球窺孔初期,沒有考慮過鑽孔的誤差問題,簡單地忽略了天球窺孔與北極星視仰角之間的誤差。當時我認為不到一度的誤差值,古人是覺察不到的。此 後我用了約兩年時間繼續思索及檢討失蹤太極球與天球的關連。終於認識到古人觀星的精確度遲早會提高,一定會有人發現並到北緯 35° 去尋找極下地。如果那個人真的做到了,或許會在那個地方留下一點遺蹟。於是立刻找來地圖從北緯 34° 向 35.3° 尋去。結果大出意料之外,那塊極下寶地竟然位于橋山之嵿,就是黃帝陵的所在!

  黃帝在蚩尤之戰中奪得了伏羲的第二枚天球,窺孔的仰角約 為 34. 4° ,既此後夏、商、周的傳國天球。周建西都豐鎬二京時,尚未繳得天球,文王為宣示正統,自稱為黃帝之後代 (註),所以依軒轅丘為選址參照。商滅時紂王子武庚攜天球出走,以圖東山再起,姬旦仍不知有國寶天球此物,故僅在河南登封作九州中心柱的宣告。直至平武庚 之亂繳獲天球,方知西都擇址有誤。故再遷都落邑。撇除豐鎬二京,由夏至東周前各朝代建都選址皆在 34.44° ± 0.01°。而後秦、漢、西晉、隋、唐直至北宋,凡天下一統之大朝代,首都皆于北緯 34.44° 和 34.2° 兩線中選址。

註:『商代銅器上有龜形紋朝拜人形紋圖樣,學者釋爲“天黿”,爲文字或族徽(子黽父乙彜、子黽父癸 ,見《三代吉金文存》)。郭沫若釋天黿即軒轅,《國語·周語下》說“我姬氏出自天黿”,猶言出自黃帝;』

  三 北斗車 / 指南車

   傳說中的黃帝蚩尤之戰甚為激烈,近來有些學者認為,濮陽半坡M45號墓之墓主就是蚩尤之首領,甚至有人認為該首領就是伏羲。傳說黃帝不宣而戰發動突然襲 擊,殺了蚩尤後一路向南追殺苗夷。但南方潮濕多雨的氣候和密佈的森林都不利于北軍,因而黃帝發明了北斗車引導行軍的方向。北斗車之說雖無從考証,但看起來 至少曾經有過研製北斗車的事件。

  黃帝在奪得第二枚天球時,同時也得到了伏羲製作天球方法。于是精心製造新的天球,新球的窺孔的仰角約為 34. 8° ,安裝在特製的車上。北斗車的用途並非引導行軍的方向,而是去了北方考察,其目的就是尋找極下地。




  黃帝陵所在的橋山位于 北緯34.8°,我們知道北極星的位置並非固定不變的,可以相信大約五、六千年前的某一時期,在橋山,該天球的天軸方向與北極星完全重合。黃帝墓塚所在地 海拔972米,其前爲1公頃餘的開闊地,完全符合對極下地滂沱四隤而下的描述。擴大些地域來看,西北背依 994米、1021米兩座山峰,東囝橋山腳下沮水三面環繞。又完全符合伏羲八卦中心的地形。有評論謂;『橋山若尊者,依山面水;沮水若碧環,傍陵而過;』 在黃土高原上,黃帝陵寢之所在確是獨特的一塊風水寶地。

  古代帝王為死後登天,都要大興土木修建宗祠陵墓,位置一般都在皇城或祖祠 附近。唯獨黃帝認定了這裏是真正的極下地,所以不惜離鄉背井,定要孤單一人埋葬于此地,以求滿足其死後乘龍登天為神,揚名萬世的個人私欲。 他假借研究北斗車之名,一切都絕密地進行。可能是為了防止後人與其爭此寶地,連嫡親子孫都一概不明原委。為了防止後世有人通過伏義的學說參破玄機,除毀了 自己製作的北斗車外,還秘密下令毀滅民間所有的伏義著作,特別是八卦、太極模型。自此,除已落在黃帝手中的伏羲作品,和少數不肯放棄的學者各自偷偷收藏之 外,伏羲易學在華夏社會上突然地消失到無影無蹤了。

§ 6 ─ 3 渾象和渾儀


  渾象就是把天球的窺孔套裝在一條傾斜的軸上,軸線對準帝星是為天之樞軸。軸的框架底座可有多種結構,下圖之一就如太極八卦的組合。




  天球源自太極球,渾象是天球科技的發展,而艮進一步的發展就是渾儀。渾儀是古代最先進的觀察星象天文儀器,但大而笨重,操作不易切多死角,所以後來被簡儀取代。渾儀的赤經環實質是個掏空了的天球,並以可上下擺動的窺管替代窺孔。說明渾儀發明者延續了太極天球的思維。




   隨著黃帝蚩尤之戰幕落下,伏羲建立的遠古大中華聯邦分崩離析、煙消雲散,伏羲發明文字、曆法等功績也被人吞沒。而最可惜的是,他人生最後階段拋下權力, 全心投入天文科研所取得的成就,除渾天說之外,其餘如龍球觀星台 (雞罩)和二十八宿等輝煌成果,竟未能立足于華夏而被迫流亡西方。詳見第四章 二十八宿

 
 
Necroz Studio » 文献图书馆 <<   1   2  >>  Pages: ( 1/2 total )
   





Copyright 2006-2011 Necroz Studio

Powered by PHPWind v4.3.2 Code © 2003-06 PHPWind
Time now is:05-13 06:57,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