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点 你尚未 »登陆 »注册 »帮助 »English Version »中文GB-BIG5转换



 
»加入收藏夹 »订阅主题 »上一篇主题 »下一篇主题
   
Necroz Studio » 文献图书馆 » 灵魂学 作者:christian2  
thread topic: 灵魂学 作者:christian2
  
 
Pucs
Lord of Meshal
rank: The High
essentials: 7  
posts: 2573
gem: 25
sp: 502
oge: 1
Necroz Member Game Master Architect Honor
onlined:519 hours
join date:2006-03-30
last login:2020-07-22
»资料 »短信息 »推荐 »引用 »编辑 »QQ

灵魂学 作者:christian2

灵魂不是鬼,而是我们的生命象征

第一章:灵魂存在的证据

  本人曾天真地以纯粹的名词作一首现代诗,结果因困难重重而以失败告终。这就提醒了我一点,即:世界上所能见到的独立的实体,也就是我们现实社会上所称谓的物质环境,以及与我们的生存相关的具体事物,其实都是在人的灵魂的存在下,被表现着的基本现象。也就是说,人的灵魂的确存在着。
名词最基本的功能乃在于展现出一定存在着的东西。尤其是现今社会充斥着丰富的物质生活水平,每一次睁开眼都能见到代表着我们生活水准的物质性指数。这使我们以为名词是重要的,而动词或形容词只不过是紧跟着我们所要表达的物质环境。然而只要审问自己,能否能用一次完全属于名词功能的词语结构来创作一首现代诗,以概括或表达出真正的物质生活形式呢?诸如只以诸如“眼睛”,“身”,“床单”,“早餐”,“屋子”等纯粹的名词性组合,而不用任何的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形式概括出我们每当起床后,所见的一切生活现象吗?我们的名词难道可以构成我们物质生活的社会规律吗?例如,我们是可以以诗歌的方式或形象来刻画出如此的一天中的生活成果,即:梦境/门外遥远对嘴/转身:天花板向家中/眼睛爱好黑暗回忆.。。。。。。这是基本上对一桩起床那一刻所发生的感受过程的描述,如被外头的声音吵醒,在躺卧的睁眼中仍然留恋着梦境,在开眼时从第一次看见自己房间的墙壁到转身过程中依序从上面的天花板再到家里一切东西都映入眼帘――这一切过程与感受是否就能以单纯的名词来概括呢?实际上不可能发生。因为这是从日常的语言习惯来说失效的,或者从语言结构来说是非理性的。即是希望点出睁眼时第一次所看见的墙壁,从而在诗歌创作内就概括出诸如“眼睛与墙壁间”此类的描述语,可是当中的“与”和“间”所代表着的介词及其所构成的并列式语法,就已经破坏了我们与梦想之间的约定。严格来说,我们只能以“眼睛,墙壁”来表达出起身第一眼所看见的墙壁的过程。然而,如果我们不在此注解,人们是否会直接就看出诗中的含义或其联想性质呢?尤其是我们只会乐于用自己的想象来“诠释”诗中的语言游戏。
  不论是想了解作者的含义,还是想借着自己的意思来概括出诗歌的形式化意义,我们都无以用单纯的名词性组合来理解或解释完全的个别性名词的集合含义。因为只要理解或解释,任何意义的名词的纯粹性都会被破坏。理解,解释这两组一般性的活动方式,其本身就反映了我们的动作与我们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语言的基本特征,即:任何的名词意义,都是借着形容词与动词来展现自己的整体;换句话说,名词若离开了形容词或动词,其所反映的客观实体就不能表达出其整体的存在形象及其意义。我们平常所说的“某某东西的意义,价值或形象”诸如此类的语言结构,所要注重的不是某某事物的名词性,而是我们对该事物所采用的形容词或动词的基本价值取向。这时我想起了中学老师曾经对我班说过“我们用自己的口所说的话,在整体生活上只占少部分,因为我们的生活形象大多数是靠自己的身体语言来操纵的”。若把这话进行“转译”,可以改成为:物质或事物的重量不影响我们的名词理解,但是语言中的动词与形容词却可以直接操纵着我们的物体感观。如果说各种名词反映了我们人类文化中对客观事物的实体性质的真实“看见”,那么所有的形容词与动词就可以说明了人类在操作着外在世界时,所认识到的自身之灵魂作为普遍存在对客观事物的掌握形式。也就是说,我们对实体,客观,事物,甚至自我的各种具体感受,及其所反映着的不同态度取向(包括想象性的,情绪,呼吸等等),就使我们对人类之灵魂存在的直接显现及其间接认识的默认行为。
  如果人类的文化自由完全的名词,也就是认为世界只有绝对的实体意义,那么由于客观世界里缺少了“表达”的参与因素,使我们与世界之间构成了绝对相互独立的两种没有关系的关系。如此我们的世界就不再是“我们的”世界,连陌生或抽象的关系也谈不上。严格来说,我们对任何具体事物的感观性认识,皆来自于存在着的各种的抽象性接触。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来自于社会这种代表着我们生理机制中的――抽象空间,抽象性“看见”,进行抽象联想的“头脑活动”,以及在联想中的手脚――这三大基本功能性因素达至综合形式的结果。没有一连串的抽象化过程及其结果,就没有一连串的认识作用,以至于两种互不相干的独立实体就无法产生任何方式的关系网络。这就印证了我们不使用具体的东西来了解具体的事物,反而用我们所抽象化了的具体意义来“接触”所要了解的各种实体性质。外在的具体事物的独立性质,其实就是构成我们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或论述对象。在部分组成中,在论述中,语言中的名词性结构构成了我们所采用的形容词与动词之方式的中介作用,而非直接目的。于是,形容词与动词的存在方式,存在性质和存在状态都间接地(但又直接地)说明了人类灵魂的真实存在。而这种存在本质上不具有心理学的性质。因为人类的灵魂就是人类存在本身的根本性言语之方式。
  不过本人却不是说明了两种的哲学形态:一种认为灵魂依附在自然或任何事物上的观点;另一种认为世界与心灵之间是一种对应点。关于前者,本人不认为灵魂是依附于任何的物质性实体,我只是强调一点:即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一切外在实体,实际上是从我们语言中的形容词与动词来“定位”的名词性意义--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也许是永恒的真相,即:物质性的实体不是作为我们灵魂之外的独立客体,反而是我们的灵魂在左右着外在实体的本质意义。也就是说,一个独立的正式实体,必须在人类的灵魂作用下,才能既活在客观性当中,也活在人们的内心之中。更精确地说,用马克思的话来说,社会意识决定了人化自然的社会性存在。没有人的存在的先验性和历史性,就不存在着一个历史过程的人化自然(即社会存在)。在这基础之上,本人更不认为是在寻找灵魂与世界之间的二元关系,例如些人或许会提出如下的反驳观点,即:“名词是不存在的。因为有了我们,有了世界,才有了名词”,以至于会认为比如说,“世界全是金子做的。可是呢,它却有树,有山,有云。这树,这山,这云全是金子的。山不是树,树不是山。树是你的,山是我的,你抢我的树我就恨你,我占有你的山我就高兴。这就是生命。”;可是在我看来,您的观点很可能受了当代的相对主义的影响。据我所知的,相对主义的最大漏洞就在于它把社会实践在历史发展中所导致的文化差异当成为绝对的历史性差异。这是从学术的角度来诠释的。但是当我用眼睛去观察以至于去领会一般人的一般生活方式时,一般生活的相对主义只不过是为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社会利益斗争等等的历史实践来作辩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的观点只不过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为生存的利益而斗争的工具形态;以至于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就脱离不了社会观点的约束。这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反映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性质。所以马克思才认为,如果我们不从“现实的个体”出发,把他们是为社会历史下的产物的话,一切的观点只不过是形而上学的。而哲学或观念上的形而上学,其实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另一形式或其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克思所面对的世界其实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形态的现实生活过程,这也是我们的真实世界。这是从生活的物质生产结论来诠释的。然而当我们回到内心时,就会发现我们生存的整体形象其实就是社会无意识过程,以至于我们的名词意义只是用于物质生活的生产过程及其结果;可是我们所运用的形容词或动词只不过是名词的社会性的修辞工具,用于表现仅有的社会经验的种种得失成败的结论及其过程。然而,当我们以为世界上只有物质主义或资本主义(包括已经资本化的社会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实体性时,其实就是用名词的历史实践的丰富内涵来“统治”各个层面的社会领导权。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用纯粹完全的名词的物质形式来作为我们的丰富内涵的表达方式呢?反正现实的社会要求现实的创造物本身,而非人的创造活动。可是没有人的创造活动,何来的社会上的创造物形态呢?于是只注重现实的世界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对世界的表达方式,概括方式,描述方式,甚至创造活动之方式。否则我们的世界就只剩下纯粹的物质成果,却没有诗化的世界或感情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我们的形容词以及动词引导着我们名词的丰富创造,以至于在世界中展现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社会历史过程。也就是说,世界是真实的,我们的丰富本质也是真实的,我们不能随意排斥任何一方,但也是必要分出优先次序来。否则我们很可能再次落入到马克思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之异化形态了,从而不但不了解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也不了解真正属于人的人的本质力量

  
 
Pucs
Lord of Meshal
rank: The High
essentials: 7  
posts: 2573
gem: 25
sp: 502
oge: 1
Necroz Member Game Master Architect Honor
onlined:519 hours
join date:2006-03-30
last login:2020-07-22
»资料 »短信息 »推荐 »引用 »编辑 »QQ



第二章:灵魂的本质

  从语言中发现了灵魂存在的证据,实际上就等于“接近”了人类最初的,也是最原本的生命形态。的确,生命是一种形态,因为灵魂使之有了形态的意义。在这里,所谓的形态不是指“社会的”形态,而是指有形的,又是内在的“动态”之风格。这是因为本质性的灵魂的存在意义,是相对于“社会存在”的意义而言的。当我们谈起“社会”一词时,它实际上就意味着一种自我人格的组织性――也就是说,因为我们有了一个“被称为的”自我人格的方式,我们才在任何形式的“自我”中创造了社会的结构,使之有了社会性的形态。我们的社会就是按着我们的人格自我来“建构”的;没有了自我,社会就失去了它自身存在的合理性。
也就是说,一个没有自我的生命意义,我们就会回归到原本居住在我们深处的灵魂的家园。在那里是一座真正的“家”,没有制度,没有群众的意义,也没有所谓的“您的,我的”――只剩下“稳合”的所有方式。当人还没有真正领悟到灵魂存在的方式时,人就会塑造另一个“真我”――亦即自我的人格存在来淹没灵魂存在的意义,从而我们的人生都是用“自我”来完成自己的使命或意识的;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识,思想,价值观,世界观,意识形态等等,实际上都是自我人格的不同影像。这种影像只能让人永远站在镜子面前来“认识”自己的“被组织状态”――老实说,一切的自我都需要被建构的,它来自于自己的虚空的心灵,也来自于外在的统治权力及其工具方式。我们一般上所感受到的“虚空感”,孤独感,无聊等意义,实际上就是“被建构过程”的内在实体;这是因为灵魂正在抗拒着被建构的厄运,它要求的是“直接的”整体过程,而不是部分集合的整体性“堆砌”。对于灵魂来说,被建构化的自我的社会结构都是一场等待危机的“解构”;若用时间观念来说,社会是按着自己的需要而徘徊在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分割之中,但是灵魂却是让自身“整体的活在”完全的时间洪流之内――这比起意识流所感受的时间意义更加的内化,亦即更加的“稳合”。也就是说,“稳合”是灵魂存在的唯一方式;但是“建构――解构”却社会上永无休止的存在方式。灵魂就在生命的合流之中,但是社会总是要生命付上代价才能够居住在它自身中间的“命令”――所以社会性的生命总是必须异化成“超越的实体”才能拥挤在社会的各种机关中。
  那么灵魂的本质是什么呢?一般的叙述语言是无法达到那一种境界的,所以我采取诗歌化的短语形式,以对比的方式来加以概括。这对比方式往往是为了突现社会与灵魂之间的不同而设定的,但是对比作为一种修辞形式而言,却已经具备了反映实体的基本功能及其特点;但是问题是在使用过程当中,必须当心我们的封闭性的自我状态的干扰。也就是说,解构自我的自圆其说性,“对比”就不再是仅仅作为一种修辞形式而存在着,而是作为一种反映(不仅仅是发现)真理――至少是真相――的最终方式而存在着。


(一)

社会:“这是我的”
灵魂:“这是就是这是,正如您是您,我是我,大家是大家。”我们彼此有联系,但是没有关系;也就是说,有彼此联系着的我们没有必然意义上的关系。我们只是互相互动的。在互动的过程之中,我们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过程,所以在别人的身上既看见自己,也看见对方,但还是属于对方的,因为我还是存在于我之中,别人只是我的一面镜子罢了。我们都存在于彼此的镜子之中。

(二)

社会:“世界是为了我们而存在着的”
灵魂:“世界只是生存着,正如我们人类是存在着一样。我们是活在世界之中,也是为了世界而存在着的。世界不是我们的最大工具形式,我们无法利用它的存在;只能欣赏,或者研究它”若是要发挥世界的所有奥秘,实际上就是准备破坏自然的资源。因为真正的奥秘是供人欣赏的,而不是供人占有的。每一个自然的奥秘,都存在于生态规律当中。自然本身就是自然的,它相对于人为的因素。

(三)

社会:“真理是相对的,只有文化才是绝对的存在着”
灵魂:“您的真理才是相对的,因为您忘记了生命;或者说,您已经背弃了生命的诺言。文化只不过是您的生活习惯罢了――失去了这种习惯,您本身就是一无是处。因为您只能捆绑着人类罢了,给人类带来许多的空洞的生活的忙碌,亦即虚幻的消费意识罢了,却无法锁住人类的灵魂”。在世界上,只有生命才是绝对的,但是因为人们不重视着自己的生命,生命才是相对的――因为人们只是把生命当成是一种思想意识罢了,也就是当成是一种价值观之一罢了。任何的价值观都是来自于自我人格的幻象,都是因为逃避了生命才被建构出来以便代替之用的幻象。驱除了幻象的意识,人类只剩下无意识活动罢了――但是那种无意识就是通往人类生命之门的基本状态,它意味着人类的生命在忽略中是混乱的,也意味着人类的灵魂是不断活跃着的。

(四)

社会:“活着就好,不要为自己制造麻烦,不是吗?”
灵魂:“活着本身不是一种判断,所谓活着实际上就是‘面对’;既然要面对,生命本身就是存在着一定的‘麻烦’的,因为有许多的外在因素都会干扰着您的本真性的生命;而所谓的生命的本真性,也就意味着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承受,一种有形的重量的承担。”生活的好坏,不在乎您是否去制造麻烦,而在于您是否逃避原有的麻烦,因为您本身就是一种麻烦的――“不要为自己制造麻烦”,这句话只不过是不想为自己的生命付上一点责任,或者逃避自己的无能状态,而堕落到只想现成的,享受的,安稳的界限当中。如此的活着,才是最大的麻烦呢!因为您不知道自己的危机,以及自己的不足。

(五)

社会:“人生啊!有太多不肯定的事,太多没有把握的事,和太多不知道的事。所以人只能凭着自己的努力来争取幸福以及自由的生活”
灵魂:“为什么一定要肯定,把握以及知道呢?人生是人所设计出来的理想,实际上这世界上唯一值得体会的东西就只有‘生命’。有了生命,就等于活在人生当中;但是若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人生就只能是摆架子了,就好像藏书量――藏得越多,也觉得屋子像个仓库。更何况,生有时,死亦有时;快乐有时,痛哭亦有时。问题不在于生死,或者快乐痛苦,而在于生命总是在时间中逗留着。所以,人活着不是为了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胜利,而是为了多一点的时间来表现属于奥秘之事的生命――在这过程当中,人就必须耕种自己的生命,这不是为了实践,而是为了实际。”当人迷失了生命时,实践就犹如一条走不完的活动,但是“实际”却是因为了解生命的有限的过程,而不再将自己浪费在表现情绪的总量上,却是表现在生命活动本身的基础上。也就是说,生命活动的基础就是生命本身的实际性。

(六)

社会:“若没有了金钱,我们什么都不是,因为我们什么都不能做”
灵魂:“若没有了生命,您也没有时间去赚钱”。在生命的国度内,一切的活动都是有意义的。若没有了生命,“人”也失去了它本身的基本方式,而他的活动也失去了基础的方式。因为对生命来说,灵魂就意味着“不断地活动”(但本身并不忙碌),以及不断地呼吸,思想,体验等。它不需要建构,它就存在着一切。它安静,也喜乐;它非常的活跃,也很知足地微笑;它能用双手创造世界,但是不需要借着外物,也不依赖工具,因为它活在它自身当中――它本身就是“元动力”。它只要体验自身的生命深度,就能不断地发挥生命的创造力及其精神方式。它不需要权利,因为它拥有足够宽广自由的领域――生命本身就是一种领域,它存在于体验者当中,而非统治者当中。在统治的世界中,生命根本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人们所设想出来的思想意识罢了,成为了意识形态的工具,或者成为了哲学家,社会学家建构的“对象”。如此的生命只不过是“界限”(亦即禁忌)的代名词

(七)

社会:“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非常幸福的”
灵魂:“所谓的自己,就意味着不断地迷惑。因为自己的家园就是不断地欲望,在欲望中创造出不断,又不同的的欲望。欲望是循环反复的,所以是封闭的。而且欲望的正反两面都是带来‘灾难’的――包括了虚空感,孤独感,烦闷,无聊,好奇心,没事找事来做等”。“自己”就是当人逃避了生命的时候,所创造出来的代名词。那个代名词,被设想成能够自由的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但是所谓的世界,只不过是自己存在的“背景”罢了,一套用各种规则,条约,逻辑等形式包围着的背景。但是在生命的国度当中,灵魂不是随着欲望而活动的,却是随着生命的领域来发挥自己“本身”的特长;为的只是把美好的生命浇灌在世界当中。灵魂非常愿意的为生命作任何的事情,因为它知道如此地做既对生命有好处,也对自己有帮助的。

  
 
Pucs
Lord of Meshal
rank: The High
essentials: 7  
posts: 2573
gem: 25
sp: 502
oge: 1
Necroz Member Game Master Architect Honor
onlined:519 hours
join date:2006-03-30
last login:2020-07-22
»资料 »短信息 »推荐 »引用 »编辑 »QQ



第三章:心灵的言语

死人比活人幸福了
看着阳光如痴如醉地  行走江湖
我的眼睛只能观看――那些家具
头脑却不理睬我的心境
不要问为什么
只要求另一种刺激:那是什么
我们无法回答
每天奔波
花钱活像个比死人还快乐的小丑
却把每一寸的生命消费
在无人问津的街道上
来多几个八卦新闻
把自己的情绪漫游在其中
或者在家中预算自己的口袋
然后在青春时期尽量泡妞
那是什么规律  不是活人的结局
是走向死亡的轨道
文明地选择如此自我安慰的道路
在岁月的周末不敢打听
一生的下落  就是与死亡较量
然后在纯粹大脑筋中  建造厚墙
把自己的影子收在暗房内
生命的脉搏一天不如一天  但仍然呼吸
呼出了一包的香烟
吸入了四周围的杂种
于是开始结交朋友  男女不拘
用白话文打造网络的帝国
把所有的心思好好收藏
因此水面永远都在浮云中
把所有的血气等待  暗流中
在斗争里闹出一连串的史书(世俗)情节
最后渐渐地无奈地  看着自己的乌云
从来不会下雨流泪

我已经进入终结
但活着更好  因为那里没有死亡
只有心境――踩着别人的纯真
利用时代的多元化时机
寻找自己的家园
他在灵魂内  比人性更美善
他充满着洞察力
并非徘徊在花钱的陶醉内
他已经离开了“人”的品种
留下高度的人类  心跳着如此的身心合一
有多少的娱乐都失去了
但却逗留在欢乐的“时光”之中
忘记了白话文的情韵
却挖出了性灵的宝藏,亦即保障
那属于心灵的歌  灵魂的调
以及生命的躯(曲)
他曾经躲在暗房处  因为呐喊与哭泣
如今他发现了我的真挚
亦即在史书(世俗)上孤独的我
呼召我进入辽阔的高原
秉持着尽在眼前的言语,是另一种的调子
把所有的白话文的心思粉碎了
留下一连串跳跃的沉默  把真理逼在眉前
能用自己的发现创造生命
那是中心地带  并非世俗的
而是永恒的代价
真挚的心扣留了世俗的枷锁
把它们送进焚化炉
他要求自己是纯真的  不带着外套
也忘记自己的面具
因为他发现了自己的界限
以及解析
把所有复杂的人事关系简化成
一双手以及一对脚  就是生命本身
一切用生命衡量一切
钱财只是一种工具的运转
因为生活支持了他们的形象  近在咫尺
当群体不足够时,
叔本华就在他们当中  作灵魂的牧羊
把群体赶入荒漠的高原
那里是团结  是互相也是忍耐
只有劳动也是只有行动
把自己的生命考察了
就会体会到利益只是一种心态
并非过程的结局

挥动笔尖等待着
留住一片空白  让“自己”
出现  显现  体现  展现
生命的名称叫“自己”
叫万有也是“自己”  “能”留住万有的心境
把神秘收藏
放下数量的重量  承担着份量的质量
消化无意识的心跳  感知着
一系列的纯真  那味道
“是”被称为属灵生命的光环
好好保守自己的生存  
为了“别人”的名字与日期
居住在意境内  与心跳交流
忘记无名的身份  身份是无名的
在永恒中
只有心跳与死亡才能答案着
斗争只是一部分,永远的暂时
纠缠着没必要  纠缠的痛苦 割心的是
生命就像一座树林
安息是它的使命
声音充满着灵气  在那节奏中
以及无止境的旋律中
或者象潺潺流水
清脆(青翠)是它的悟道(舞蹈)
被太阳晒的闪光正酝酿灵氛
走入大地的谷地
那里诞生另类生命

不是哲理  培养心境吧!
实践是心境的  因为  在真实的看见中――即:实见
来自生命的  成为心境  也就是称为
从地上呼喊吧  砂土不是对手
 看不见细菌的  病毒制造  来自空气
潜伏着的 call in 真理的言谈
犹如老鼠的地窟
病毒的真身:欲望,放纵,诱惑,伪造,等待,偏见
不是由于光明  或者黑暗
生命与心灵  与眼光  远古的红尘从来不是如此
必须以运动代替忙碌
劳动是自己的  属于那一类
不是命令的  不统治的  从来不
只是统治“不”
“是”在寻找  自己的身旁  真实的肌肉在眼角
时间等待生命的  居住着
居住的必然是关怀的心境  非道德的拳头
关怀的心境开始从心境
就像生殖的自然  不是性关系的
 性成肉体的象征  被出卖时的宣传 广告词
然后生命与运动着
象征的生命是审美的生命  不存在生命的象征
象征是生命的动词
犹如送心肠给小朋友  天真的不假
或者象老巴剎卖鱼的嗓音
点燃周围的声波  传动自己的自然  本体的
 外表总是修饰的
只隐藏着的  真相

  
 
Pucs
Lord of Meshal
rank: The High
essentials: 7  
posts: 2573
gem: 25
sp: 502
oge: 1
Necroz Member Game Master Architect Honor
onlined:519 hours
join date:2006-03-30
last login:2020-07-22
»资料 »短信息 »推荐 »引用 »编辑 »QQ



第四章:灵魂的起点及其意志

  我们人类应该以“死亡”来看待生活的意义问题,而不是以“生存”来看待生活的意义问题。因为是“死亡”决定了“生存”,不是“生存”决定“死亡”。从心理感受来说,“生”是一种过程,“死”是一种结局性的状态。我们用“生”去看待生活,生活必然是多姿多彩的,因为每个人拥有不同的自我体验;于是对“生”的过程有不同的体验,经历,认识,感受等。然而,当每个人面临死亡,只有一种受,即:恐惧。因此当您的生活建立在对“死亡”的认识与体会“程度”的基础上,您就懂得如何行出有智慧的生活,从而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追求世界的各种意识观念上――真的,越是面对死亡的恐惧,生活越显得更具意义。所以,生活的重心点不是从认识世界开始的,而是从认识“死亡”开始的,因为死亡时时刻刻威胁着我们人类自身及其生活方式。
  死亡是我们生命中最大,也是最终的意志表现。可是我们往往用自己的主观意志来抗拒死亡的表现能力。所谓的主观意志就是以自我的立场来强调意志的表现与作用;也就是说,主观意志是以自我的情感为主导意志的展现。这并不是心灵深处中那个“真我”的“真意志”,因为它受到自我的情感所束缚,并不能表现真正的意志的力量――生活偶尔必须展现自身的意志形态。――当我们的情绪或者情感停留在某种阶段的时间以及空间上,成为我们意志中的记忆,那么这种情绪或者情感就不再具有原始的,本真的活的思想意志,而是一种心理所发泄后的影子。当这种抗拒死亡的意志能力常展现在我们的生命中时,我们往往就将身心灵寄托在某种意义的自我人格上,从而建构我们的社会形态。也就是说,几乎社会建构都是建立在对死亡的抗拒的本质力量上。可是问题是,这种本质力量就连人际关系也出卖了,以致于人类彼此之间就活在各种的斗争以及竞争当中
灵魂的真正的意志往往表现在对生命的领悟的方式上。这种意志往往使它有能力洞察到生命的真实意义。因为灵魂的本质就在于创造生命的原初性,带领生命进入永恒的领悟当中。这种永恒就意味着生命荣耀见证的时刻,也意味着我们不再是以短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的各种问题,而是用所有的信心来创造原本美善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以平顺的呼吸来面对外在世界时,当我们不再以自我的心态来处理外在世界的问题时,实际上我们彼此之间就存在于永恒当中;因为我们没有烦恼,也没有斗争,却能够按着自己的本分来遵守生命的轨迹。生命最大的奥秘就在于不断地进入安息。它使我们成为一个人,一个不仅仅是拥有生命,而且还是获得生命,发挥生命,改变生命的人。在生命的安息深处,我们没有哭泣,悲伤,打斗,心灵的死亡,也失去了有形无形的痛苦,虚空,恐惧以及隔阂――生命中最大的悲剧就是堆砌着不同形式的隔阂,在各种恐惧中渡过难关。

不实际的社会“力量”,真实意义的存在论

  当我们在过去(在那里还没有历史意识呢!)由于能与成千上万的精子相互竞赛,而成功地诞生出与社会相联系但又相对的“整体的我们”时,我们的母亲从我们的“初生”生命上必然同时看到与感受到一种生命中的“美好的完整性”;因为母亲知道这个初生的生命对于他自身受过熏陶的社会性,以及对于社会上那种现实又残酷的统治力量或关系力量来说,他对手头上那充满奥秘之生命的整体性的直接性意识其实就是显示了我们存在本身中“整体的单纯性”。这种单纯性表现在“同时”没有社会意识以及历史意识,从而没有理想型的自由意志或对自由民主追求的激情;更没有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的意识或其手段。在那一刻,“那里”是生命与存在的同时性或同在性。既不是本体或本质,也不是单纯的现象或形式。那个婴孩,那种存在,那刻生命,本身就是同在性的,也就是身心灵的“同时”相容性。这种“同”一性就是我们存在本身的自始至终的完美性,就是“人类存在的”自身道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既如我所说的:美是,非常现实的。尤其是当你失去了所有“活跃着的”如此的自由意义或其形态,也就是只能以单纯的双手与心情来指挥或表现出思绪的时候,你心灵中那一股原本受社会熏陶的虚空厌烦的原始性,或者心理上的无聊感以及时空感上的孤独徘徊及其所展现的“唯一面对”――这一切都预示着你的过去没有存在过;或者你的存在只是不同历史情境的部分组合,或是其离散集合“点”。一个从不曾拥有存在本质的历史,或者在实际的存在本体中只记忆着“不断回忆的现实世界”;甚至是关于在建构的社会历史形态中的“存在”性质中,对于每个灵魂的心理上无法挖掘出关于“真实”意义的连续性发展所围绕着的存在中心性――一句话,也就是当人类在历史或时空发展上失去了“存在”这种总体意义的个别性内涵时,就意味着人类自身的存在及其存在性走向了无法挽回的绕圈子的自我行动。这是因为“存在”作为人类可发现与外在感知到的真实意义的具体形态,他在历史中只不过是表现了知识论上的行为手段;也就是说,人只能在依据思想或感觉主义的唯意志论所设想的各种形式可能性来行动与过活,从而才能感知到自我存在(在那一刻,自我意识上的存在意识,实际上只不过是行动上的自我意识的转喻)――可是这种所感知到的自我存在,实际上是现实存在的自我性,是真实存在自身的外在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社会中那种透过行动的存在感知,就决定了人类历史的古希腊悲剧传统的命运式回归。当人类为了自身崇高的“理想头脑中的”目标,而只能以行动或思想及其两者间的关系形态来感知这一切基础的真实存在本身,存在就是不断地回归――而回归着的存在就是存在本身的悲剧意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的历史似乎在感觉与各种追求上失去了一切有形无形的自由时,人的存在本质才“被迫”在绝对孤寂中再次责问在行动上徘徊中非常无知的人类“良心”。(我们的无知皆由于信赖那物质性的头脑与环境)。那时我们的灵魂就会从各种形式的物质性身上返回自身的存在性,在绝对无意义的孤寂与烦躁中等待着“人类存在”自身的回答,即显现。
  在牢房里,我只能存在着,因为在那里只有手脚两对,以及在烦躁恐慌的心灵中活动异常的头脑,最后就是等待着的时间。在那一刻,我的存在感知就只剩下时间,空间以及情绪和肉体组织,也就是我的灵魂只能依赖与肉体的直接性以及肉体之外的“与我相对独立的”陌生性。我二十多年来在社会上所疯狂过的对自己存在意义的感知,其印象或荣誉所象征着的存在形式,从不如象在牢房内那样的存在感知方式。单纯的手脚,活动着而非思想着的头脑,以及属于心理过程之一的等待着的时间进展――这三者完全属于以一种直接性意义兼因素的方式来表现出,甚至包围着我的存在感知;以至于我所感知到的最真实的存在自身的本性方式,就意味着“在牢房内的集中性活着”。从而使我领悟到所谓无聊与虚空在历史人生中总体的经历形式的,最深层之存在“意义”中的所有含义与内容。而这种“所有含义与内容”就是一种本体论“反映”,更是本体论自身的“反应”。因为它要求人类历史的一切活动或行动的外在性,都必须回归到具有本体论内涵的存在“反映”。相对於“在牢房内的集中性活着”的存在感知――如果“在牢房内”象征着无奈,困惑,徘徊,等待,虚空等意义的话,那么――人类在事务中所感知到的存在形式,实际上就意味着“在劳碌中的延续神经系统的各种恐惧”。这种是属于“事务上的存在感知”,与实际上是“在牢房内的集中性活着”这种属于我们无意识过程中的现实生活形式的异化性质,形成了我们的存在状态的两类平行交错的相对性,从而形成了我们内心的社会性的基础张力的基础性,以至于构成了我们存在方式的互相对立状态的同时结构的逃避结构。这是因为在世俗的各种压了下,即使自由也无法导致能“单纯活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牢房内的单纯活着”这种关于存在的本体论“反映”就不像任何哲学或理论或学术或人类经验所论述着的或实践意义上的各种内涵,更不是一种纯粹的内在形式。
  此种本体论“反映”毋宁是一种对现实经验领域中的存在状态的放弃性,以致保守自身原有存在之完整性的同时结构方式。我们的存在论若是一种需要去体悟的内在方式,那么此种体悟性的“存在论需要”之方式就必然在同时性中发生作用。因为这种的存在论本身就是同时性本身;而此种“同时性本身”实际上就是一切外在性之后的单纯感知,而且是对时间与空间与肉体联合方式的存在本的单纯性感知。在那一刻,各个学科的理论形态在牢房内,在世俗人类最深处的压力彷徨的不断逃避延续中瞬间沉沦到各种的想象活动,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代替物及其产物。“在那里”各种知识论方法论都等同于废话形式,就连社会实践也谈不上――“在那里”,“所有一切”的唯一形式就是打发时间,笑傲江湖。叔本华若“在那里”就会变成心理上的流浪汉;福柯“在那里”也只能是回忆他的理想主义;康德与黑格尔若“在那里”将只不过是空间上的梦游者;甚至马克思若“在那里”也只能做个绘画上的沉思者。总之,一切知识论形式的理论形态“在那里”就升华成各种乌托邦主义的理想主义的集体代名词。在那一刻,“人”只是自己“在那里”,也就是“在那里”活着,而不再是各种知识道理,甚至理论的集合体,也不再是作为总体性的理念产品,却是“回归”到另一种单纯的真实性的“总体性质”,即:“人就是心理,心里就是意味着人”――因为它脱离了各种含义的总体性心理学理论的所有形式,而只能在心中接着平常心体悟着(并非仅仅是纯粹感觉着)心灵上的存在本体;这种本体的整体性质就在于他接着人类心理的彷徨,无奈,发狂等内在行动意义而再次向人类控诉他们“在世俗上”的一切活动的无知形态与所谓的社会化世俗化“良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真实的体悟就是从对存在“活动”的感性感悟,深入到对存在“本体”的直接性感悟。以上两句话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于是,“在牢房内的集中性活着”的存在性感知在个体单纯意识中就显示出客观意义的“美”,且此客观上的美就是关于主体“内”之存在本体意义上的美学。严格要求来说,每个人未必要到学科中去寻找关于“美”的价值观。这是因为人们实际上所要寻找的不是关于“美”的价值观,而是关于“美的”价值观的组成因素。也就是,人类追求美的东西实际上就是追求价值观的真实性质。而一切最真实的真实性质都必然来自于人类所遗忘了的自身的存在论性质。于是若要了解自身存在论的“原有性”,就必须从总体批判人类历史发展当中的知识论形态与社会论计谋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自身的存在论感悟的回归式调整,必然与他自身对整体社会的现实性批判(包括知识论批判)相联系。

  
 
Pucs
Lord of Meshal
rank: The High
essentials: 7  
posts: 2573
gem: 25
sp: 502
oge: 1
Necroz Member Game Master Architect Honor
onlined:519 hours
join date:2006-03-30
last login:2020-07-22
»资料 »短信息 »推荐 »引用 »编辑 »QQ



第五章:灵魂的时间观念

就是为了
生命咀嚼不断
人却咀嚼生命不断
“为了”明说着生物之过程  保持
“就是”在意境中显示
(意境需要心境)
每一秒交到了气息
气息点燃生物的  呼吸着
呼吸为了等待
细胞培养了意志  在新陈代谢内
循环着  千古留下的天数 是遗书
世界为遗书奔跑
称为自然规律的  遗书
浇灌默默地
天空  草原  土地都接
受穹苍来的盟约  经过六千次钟表的犀利
也是洗礼
人人把斗争“用”了时间
只选择了斗争  生命在秒针内
被流放
心思活跃着精力(经历)  充满欲望的
经历了沧桑
刻度却送给了后人  下一代的暗号
每人每日喝醉酒
摇摇晃晃 在街上 争吵
日历都是野心的温泉  从来不数算
自己剩下的日程
狂傲生产了幻想的明天 
也只是明天的幻想
直到(指导)不想等待的岁月降临
以忿怒咒诅天枰
那是原始的情绪,逗留全身的  命脉
然后遍布四周围  激荡人心
计划了许多的疤痕
扣留自己的奴隶
以钱财浪费  每一秒的呐喊
秒针呼唤着呐喊的平息
刺激了人心(非人类)的视野

“在” 前进着
每人步伐不同地跨越
跨越中的痛苦
但有相同的遭遇?在彼此之间
彼此是一种等待的机遇
 遭遇所得的感觉 计算着 一种速度的过程
出门时
无意识的心跳  即使没感觉
  眼前只有前途  计划着
计划一种烦恼 剩下肌肉衰退
没有领悟的僵死
人人看着人人
脸上太多的动作  名词枯萎了
形容词泛滥  动词矮化
副词添加了修饰着
过程,得到了人类的报应
在自己怀中死亡
过程的呼吸剩下气体
被生命弹劾
流落街头
风尘显示悲哀
自然的轨道,方向堕落
挤压着正在
正在是一种体力
留恋忘记了回归的尺寸
只能埋头着那苦干
岁月不留人
秒针总是有事情  做与作
忘记了自我  没有脾气
静静地  工作
风雨无法改变它的结局
只是忍受着万古常化的循环

 
 
Necroz Studio » 文献图书馆
   





Copyright 2006-2011 Necroz Studio

Powered by PHPWind v4.3.2 Code © 2003-06 PHPWind
Time now is:05-13 13:44,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